x年级那一年回忆性散文500字?
在我的床头柜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
照片上那个满面稚气,双手扶琴的小女孩就是我。每当我看见这张照片,就会想起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在我6岁那年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起,大家都在外面玩耍。我见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就坐在教室角的琴登上,学着老师的样子,唱着老师刚教我的《数鸭子》,点着头,手在键盘上装模作样的弹起来。这时,我觉得自己真的在弹歌谣。渐渐地,我好像走进了梦幻田园,看着门前大桥下的小鸭子,在河中游来游去,便来到河边“一、二、三、四------”地数了起来------忽然“咔嚓”一声,把我从幻境中惊醒。我连忙从琴凳上起身跑到自己的座位上。 老师走到我面前,弯下腰问我:你喜欢弹琴吗?我连忙点头。老师把我叫到钢琴旁边,自己坐在琴凳上,摆好架势,动情地弹了起来。老师面带微笑,双手在琴键上自由自在地移动跳跃,那钢琴便发出银铃般的声音。 一首动听的乐曲从她的手下弹了出来,听得我入了迷。我沉浸在琴声之中,似乎忘记了一切。听着听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宽广的田野上。拿着鞭子,高兴地赶着羊。太阳正铺照着大地,小鸟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沉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幸福,快乐的时光…… 正是那一次和音乐的亲密接触,正是那位幼儿园老师的动情演奏,使我爱上了音乐,并选择了瓯海艺术学校,选择了钢琴。 如今我的钢琴已通过了五级,但是,只是我一看到那张照片,我就会回想起六年前的那幸福的一幕。回忆性散文怎么写?
回忆性散文具有独特的美学规范,它之所以不同于记叙类文本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他不追求完整性。其次,作为回忆性散文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忽视这一点,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文章的特点,培养文章意识。
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也不例外,文中的两个“我”时隐时现。主线部分是过去的“我”,但是“可惜我那时不太用功,有时也很任性”的出现,又回到了现在的“我”。而在教这类文章的时候我觉得应该重点把握好“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两种差别(即“二我差”)。让学生找出两种不同的感情,并且能够体会到两种感情的差异。
《藤野先生》在前一部分的叙述者“我”是生活的旁观者,对人冷漠、怀疑,对学习不用心,甚至对自己的国家也没有归属感,称“清国留学生”“明的遗民”。而另一个“我”以身许国,激起了救国之梦。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藤野先生。而具体操作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文中的事件、心态与情绪、相关词语以及主要行为归纳理顺(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体会两种不同的感情)。寻原因,引出藤野先生。
当然也有老师提出在执教回忆性散文时采用四一律教学策略,即通过一个语段把握文本基调,通过一个语句体会双重视角,通过一个词语呈现语言特质,通过一个标点体会作者情感(鲍静静.回忆性散文文体特征及教学策略摭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8(01))。按照四一律教学的策略可以用课文中倒数第二段来作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追问:为什么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总之,在新的统编版教材里选了很多回忆性散文如《秋天的怀念》《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对于这些回忆性散文,执教者要充分认识到文本的特点,把握好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