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扬州高考零分作文:七里靴
没有车,人依旧是人,但有了车,人就可以超越自己,小编收集了20xx年扬州高考零分作文:七里靴,欢迎阅读。
七里靴
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即,它仅仅是人所利用的工具之一。荀子似乎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系统中,车大概只是一种代步的物事,安于为人所乘坐。
然而人对车的迷恋却仿佛远远超出了它在价值体系中“应有”的地位。车成为人身份地位的代表,从18世纪杜巴利伯爵夫人华丽招摇的马车,到今日报刊中全彩印刷的名车广告,“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价值判断,再到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未来世界的总统名谓——“福特(Ford)”,或许车在某时某地已经悄悄居于上风,而人类反成为车的暴政对象。
不过且不要急于摆出否定的态度,即使不追溯到黄帝拨开迷雾的指南车、法国大革命时期运输哲学禁书的四轮货运马车(voiture),每年春运身处和谐号动车之上,感受千里江陵“半”日还的风驰电掣滋味时,我们难免会对车所给予的便利生出几分感激之情。
车几乎总是在前进的(倒车作为辅助手段,并非其主要功能)。西北的司机总爱说起长时间行车事迹(“凌晨发车,到下午终于拐弯了”),以示他们的车是如何跨越了遥远的路途、用车轮丈量大地的。山区的司机则喜欢显示他们对艰险路段的娴熟掌控能力(“外地司机不敢开,我们天天开,容易得很!”),继而赞叹起有了车和盘山路,就不必仰赖挑夫和马队的山上生活。这时节,车与人融为一体,仿佛手掌和方向盘之间生出了相连的血肉,鞋底与离合器由另一种人体关节操纵着。
车成了童话中的七里靴,穿上它就能一步七里,最终战胜巨人。这似乎是现代生活中车人关系的一种隐喻:车是一种交通工具,然而又不仅如此。它是人类自身的延伸,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包括仅凭双脚难以涉足的去处。它跨越缓慢行路时代的时空限制,推动贸易,运送医药品和生活必需品。在美国这样的公路国度,汽车的自由行动催生出凯鲁亚克《在路上》一类作品,行车就对应了年轻人一生的追寻与求索;而在中国,历经多年的努力,列车终于能够飞驰于藏区的“天路”,破开白雪与冻土。
没有车,人依旧是人,但有了车,人就可以超越自己,不仅仅是囚于皮囊的弱小者,而是能够打败巨人的小个子英雄。车是人的手臂,人的脚掌,人的头脑,帮助书写出更大、更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