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美文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伤感故事人生故事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个性签名
作文大全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见证

发表时间:2024-09-14  热度: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见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无鞋穷半截”,是两句家乡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俗话。小编收集了见证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见证

芒种已过,又是一年麦收时节。

公路上匆匆行走的联合收割机由前段时间的南下,纷纷变成了北上。从这些“南征北战”的收割机的轰鸣中,我感觉到了老家里那片麦田收割的日期已经日益临近了。一个月前我回到老家看望父母的时候,父亲就叮嘱我说:等到了收麦的时候你可要家来啊!我赶忙答应着,心里知道,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亲,毕竟七十多岁的人,如今麦收时确实需要帮手了。不像以前的麦季,每当我询问回家助收的准确日期时,父亲总是委婉地说:没有空你就不要回来了。

其实,自从毕业后到城里参加工作的二十五年里,每年的麦收季节我都要回家助收的。这几年的麦收,家家户户都使用了联合收割机,回家帮助麦收,也就帮助装运一下粮食而已。不像以前的麦收,要用人力、畜力或者是半机械化作业。劳动量的减轻,倒是缺少了以前过“麦口”的滋味,这麦收也算是有一点简单了!

自打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麦子就成了我们这一带鲁南农村人家的主粮。麦子的收成关系到全家人一年的口粮问题,所以麦收的重要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农村中的三夏与三秋,是农活最忙的时候,而三夏时间紧、任务重,常常是多雨的时候,如果遇到连阴天,无异于“虎口夺粮”,那份紧张劲就甭提了,简直就是像“过关”一样。所以,过去管麦收时节叫“过麦口”。

那时,大约离麦收还有一周左右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己的地头,把成熟的麦子薅掉一片,整理平坦后,撒上陈旧的麦糠,用碌碡轧实,作为打麦场。接下来就是用磨好的镰刀,动员全家人一齐上阵,到麦地里去割麦子。通常是每天晨起就要出工,趁着早上凉快的时候,到地里去割上一段时间。回家吃过早饭后,再到地里大干一番。午饭后,一直会在地里干到天快黑的时候,才能回家。割麦子是一件异常辛苦的活。头上有烈日在考晒,地上的热风在蒸腾,金色的麦浪在太阳下是那样地炫目耀眼。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用劳动就会大汗淋漓,更何况人要弯着腰,左手揽抓着麦秆,右手用镰刀,一刀一刀地去割。割麦前要事先选一把长而且柔软的麦子,一分为二,用穗头的那一端相互交*,拧成一个结,叫做打腰子。将割下的麦子,一把一把地放到腰子上,达到一定数量时,再捆扎结实,这才成就了一个麦个子。一般人一天也就是能割个几分或者半亩地的样子。一个麦季,一家人大约要割上四五天或者更多的时间。一天下来,谁都会腰酸背痛,浑身无力。说实话,谁也不愿意干,但是作为利益攸关的人,谁也必须得咬着牙受过去。

到地里收割时,还要带着运载的工具,以便在返回的时候把捆好的麦个子运回场里。然后用铡刀一个一个地铡下去,把麦秸和麦穗头部分开。麦穗头部分用于打粮食,而麦秸部分则用于打麦草。越是烈日当头,

如火如燎的时候,越要到场里去翻晒麦穗或麦秸。等到晒得透了,再用牲口拉着碌碡到场上去转圈打粮。牲口拉着碌碡在场里转圈,我们则可以趁机休息一下,看到上面打轧得差不多了,再赶忙用麦*子把底下的翻上来,等到上下都打遍了,这头遍麦子算打完了。把麦穰挑到一边垛上,然后再打另一场。所有头场的麦子都打完,用折子一圈一圈地存好后,再把堆积起来的麦穰摊开到场上,继续打轧一遍,叫做打二穰或者捞二穰。然后,才轮到晒麦子或者是打麦秸。打下的麦秸和麦穰垛在一起,就成了麦穰垛,留作喂牲口和冬天家里的烧柴用。至此麦收的环节才算宣告结束。那份辛苦,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那时在电视里、报纸上看到人家机械化收割的镜头,真是羡慕不已。不用人工收割打场了,该是多么的享受啊!

后来,拖拉机的运输代替了人工和畜力拉的地排车;割晒机的使用渐渐代替了用镰刀的功能;脱粒机在场里的轰鸣取代了牲口拉动的碌碡。而近些年,联合收割机又取代了那些个别环节的机械。在麦地里转上几圈,麦子就哗哗地从机仓里流淌出来了。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无数遍地重复着毛主席说过的话:“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对于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外出工作后又没有脱离过麦收劳动的人来说,我感受到了农业的发展,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也真真切切地见证了每一年麦收的变化。这变化天翻地覆,这变化让人欢欣鼓舞,这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又是一年麦收时,我已经做好了随时回家助收的思想准备。

第二篇:见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无鞋穷半截”,是两句家乡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俗话。

现在,对乡亲们来说,不同品牌、功能、材料的鞋子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是当年,能拥有一双结实、舒适和美观的鞋子,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60年前,家乡是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有“水旱汤(汤恩伯部驻扎)蝗,苦甲四方”之说。兵连祸结、灾害频繁,乡亲们能穿上布鞋、棉鞋的是少之又少,最多、最常见的是草鞋,赤脚下田、务工务农的比比皆是。大家忍饥挨饿、苦不堪言,盼望着有着一日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雄鸡一唱天下白”,建国后,家乡彻底结束了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穿上了布鞋的乡亲们,可高兴了。但受左的思潮的影响,加上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分配模式,贫穷、落后是乡亲们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长期以来,大家穿得最多的是布鞋,帆布面、橡胶底的胶鞋开始出现,村里参军入伍退役返回的人才有的解放鞋,既时髦,又结实耐用,成了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至于皮鞋大家只是在电影中见过,就是公社书记和县里的领导到村里来,穿得最多也是布鞋,只不过比村民布料是质量较好、较厚的灯芯绒,比较干净、没有补丁罢了。那时候,村里小伙子相亲,为了体面,往往到退伍军人家里借用胶鞋充当一下门面,甚至闹出了三个小伙子同借一双胶鞋的笑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似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吹绿了家乡的沟沟坎坎、田边地角,更吹响了家乡人们脱贫致富、治愚治穷的号角。乡亲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植桑养蚕、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我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山羊村、黄牛村和蔬菜专业村,绿色蔬菜和肉食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庄户人家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收入一天比天好,乡亲们的心情和笑脸也糖上加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下有鞋,走路稳当,眼前亮堂”,小伙子不仅不再为相亲娶媳妇没有漂亮鞋子发愁了,还讲究起了款式和样式,讲究起了搭配和场合。“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脚下的布鞋渐渐有点失宠了,上海产的飞跃、回力胶底运动鞋、步云旅游鞋占了上风。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家乡人们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和环境、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挥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积极对接长三角,并深度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活两种资源,取得了举世瞩目、日新月异的成就。“好东西人人都想要,人人都喜欢”,看吧,绿色食品远销海内外,像脱水姜片、蒜片、苔干、芝麻等等产品,得到了五湖四海朋友的一致称赞。“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而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的乡亲们,也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村村通工程,使乡亲们彻底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赶集上市、聚会商务穿的是各式各样的皮鞋,访亲问友讲得是促膝谈心、亲密无间穿得是休闲鞋,就是下田耕种、驾驶农机也不再需要笨重、焐脚的胶靴了。要说变化最大的还不进城务工富了起来、见过世面的姑娘小伙们,要么是价格不菲、质量上乘的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双星等名牌运动鞋,要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花花公子”、“老人头”、“森达”、“富贵鸟”、“百丽”等名牌皮鞋。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老婆婆,也早也已对秀气的高跟鞋、帅气的马靴、有点另类的松糕鞋等鞋子司空见惯,不像以前视为奇装异服、大惊小怪,不像以前指手画脚、指指点点,更不像以前那样冷嘲热讽、深恶痛绝,甚至逼着孩子忍痛割爱、付之一炬了。老人们都宽容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赶上了好时代,也该补一补了呢!”

“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说的一句名言。其实,当乡亲们的双脚洗去了昨日的泥泞,甩掉了昔日的辛酸,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带着澎湃的激情与自信,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和芬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我的心情也充满了豪迈: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难道不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直观的缩影,一个伟大的见证吗?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第三方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