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起去了电影院,看了《人生大事》,尽管在观影之前,已经知道这部影片评分很高,但是电影的内容,还是让我有点惊讶!
其实这种带有人生哲学的电影总是容易出现“教你做人”、“煽情”,甚至于“爱的绑架”。但是这部电影似乎只是在给我们观众讲一个故事。导演并没有过度煽情,反而从细节出发,引导每一位观众去感知、经历、思考......
关于接受“死亡”
在电影的开始,从小文执著的找她外婆开始,小小的她并不能理解死亡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以为找到“木箱子(棺材)”就可以找到她的外婆。后来,她大闹别人的葬礼,看了那么多木箱子,却没有一个是她的外婆。最开始,三哥说她外婆死了,不会再见了,到后来三哥说她外婆变成烟,飞上天变成星星了。这是多么漏洞百出的一个解释啊,但是却让每个人都忍不住去相信
小文的外婆是真的很爱她,嘱咐她添衣、避雨、早点回家过生日,教她打麻将、也教她见好就收等等。外婆是她生活的全部,她的一切都与外婆息息相关。外婆的离去,也意味着她漂泊的开始。我很庆幸,她遇到了三哥,给了她一个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属于自己的家,自己的归处!
关于“成长”
在整部电影中,两个年龄“悬殊”的人,因缘际会,成了半路父女。我觉着这是一个互相救赎、互相学习、一起成长的故事。三哥给了小文一个“家”,这个家对于小文来讲是遮风避雨的港湾。小文也给了三哥一个“家”,这个家是心灵的寄托,让他学会承担与责任,他开始理解了他的父亲,也终于在多年之后和自己的父亲和解,和自己和解。
这个似乎是中国很多家庭的缩影,我们总是吝啬用语言表达爱,没有一本书、一堂课教育我们如何正确的表达爱,明明我们都是出于“爱”对方的目的,到头来却两败俱伤。
希望每一个不快乐的人,都可以拥有接纳自己缺点的勇气,允许我们的生活也可以是一团乱麻,依然可以坚韧生长,这种生命力是不是比乐观更珍贵的品质呢?
关于“教育”
影片里,小文的舅舅家有一个小孩,因为没能在比赛中获奖,舅妈说自己有多么辛苦,多么努力,你这样对得起我们吗?这似乎是中国式家长的缩影,是不是很多人都在这个母亲身上看到了自己长辈的影子?
电影中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小文在舅舅舅妈吵架时懵懵懂懂地待在旁边的角落,还有婚庆公司家的“小胖墩”在母亲的要求下站在门口背唐诗,幼儿园里各个家长的攀比,三哥自作主张把小文送还给她的亲生母亲等等。通过三哥(成年人)和小文(小孩)两种视角的对比,我看到了大人的自私。
小朋友的世界太小了,父母构建起了他们所有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一张白纸,在父母的画笔下,被画上不同图案,却没关注他们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作品。大人们用“爱”的名义,包裹着自己的私心,去实现自己想要的虚荣与“梦想”。
稚子何辜,在家长们无数次的指责下,小朋友是否也有自己的委屈无处申诉?我真的很希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充满爱、包容、尊重的环境中,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所以,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愿最终都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然后,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