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寒假,我读完了《傅雷家书》,从中感受到了书中流淌着浓浓的父子深情。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在信中傅雷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最让我难忘的是傅雷回忆,在生活中,他做的是“狼爸”。傅聪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还不听自己的劝告,于是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的父爱是以严厉衬托出来的,这是父亲不同于常的表现形式,可见父爱之深沉。还有1954年8月16日晚:傅雷在书信中告诫儿子平素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细节的重要性,在脱衣,对客人、尊长讲话,饭桌礼仪,出台行礼或谢幕等方面,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还有1955年3月20日上午:傅雷在书信中表达了对儿子能够在音乐上取得好成绩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儿子的鼓励和宽慰之情。
我想正是傅雷的一封封书信,一句句人生信条,才铸就了钢琴家傅聪。傅聪也在一封封书信中,一句句人生信条里看到了父亲对他殷切的期望,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言传身教的傅雷,耳濡目染的傅聪,古往今来,有多少父亲不也是如此?立志修史的司马谈,浸染了无改父道的司马迁;诫子有方的诸葛亮,成就了以死报国的诸葛瞻;潜心书法的王羲之,熏陶了推陈出新的王献之……
在我家中,亦是如此。“我……我不想上学。”幼小的我不懂事地哭闹,目光有些害怕的看着父亲。“不想上学?我看你是欠揍了吧?”父亲满脸严厉之色,目光带着怒意。冲上来,拎起我,照着屁股就打,把我疼的哇哇大哭。父亲却不顾妈妈的阻拦,坚持让我认错并把我送进学校。那时的我,只觉得父亲好像一个大魔王,让我恐惧和害怕,却不知道,那一个个巴掌,打在我的身上,却疼在他的心头……
幼时,严厉的父亲,顽皮的我。“记住,家里来客人了要说话,哪怕只是招呼一声,也算是礼貌了,不能看到人跟没看到似的,要尊重客人。”父亲语重心长地教导着我。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都会很有礼貌的招待。而如果哪一天我做得不够好,他又会郑重地指出我的不得体之处。父亲的神情严肃认真,脸庞又增加了几道皱纹。时光流逝中我将带着父亲坚守的“内乎仁,外乎礼”的嘱托,更加坚定地前行。
少时,言传身教的父亲,耳濡目染的我。
再忆起《傅雷家书》,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也感受到傅雷对傅聪的爱。《傅雷家书》像一道光,照亮了我深藏在记忆中的父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