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一部以神怪为主角的幻想喜剧,其最大的艺术成就之一在于创造了孙悟空这个独一无二的典型的艺术形象。那么,这只顽皮豪放的石猴是如何成长为神通广大的斗战胜佛的呢?
孙悟空名号变化与其成长之关系
孙悟空在《西游记》这本书中有许多称号,如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等,这也暗示了这只猴子的成长。
起初,他叫石猴,整日无忧无愁,尽心玩乐。他还争强好胜,出生不久后,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使众猴拜他为王,自封美猴王。
后来,他似乎逐渐意识到了,若要统领群猴,没点真才是干是不行的。于是拜菩提祖师为师,刻苦学艺,日夜苦练,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可驾十万八千里,且得名孙悟空。学会这些本领后,还不忘去东海龙宫索要些宝贝——如意金箍棒、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冠⋯⋯
接着,他越来越自满。光当个猴王有什么意思?俺要去天上要个大官儿来当当!于是继索要完宝贝后,又是改生死薄又是大闹天宫的,实在无法无天。可他还是少不更事,不知天高地厚,尽管神通广大,还是逃不出如来的手掌,最终被如来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此时的孙悟空,天性顽皮,好胜心强,妥妥的一只猴子。
然后,孙悟空经过严厉的惩罚与观音的教诲以及自己五百年的反思,终于从困难和挫折中清醒了过来。从此,孙行者保护着师父,跨越千山万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这时,孙悟空已经从那个桀骜不驯、争强好斗的猴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嫉恶如仇的人,甚至神通广大、正义果敢的神了。
孙行者取经途中的泪水与其成长之关系
孙悟空虽然在取经前也没少哭过,例如害怕死,哭了;被祖师赶走,哭了等等,但毕竟当时的他羽翼未丰,偶尔流流眼泪很正常,但他逐渐长大后,那些泪水,正是他成长的见证者。
在“三打白骨精”一情节中,唐僧误以为行者杀死了三个平民百姓,第二次赶行者走,这时,他哭出的是被师父误解的委屈。但此时的行者还是带有一丝猴的倔强的,“噙泪叩头辞长老”。在飞回花果山时,行者听到海浪声,想起唐僧又哭了,“止不住腮边泪坠”。找观音诉苦时,边说边流泪,“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行者连哭五场。先是在狮陀城听八戒说师父被妖怪吃了,“忽失声泪似泉涌”。止住后,听悟净也说师傅死了,“心如刀绞,泪似水流”。后来连八戒沙僧都不管,跑到山上“放声大哭”,接着找到如来“两泪悲啼”。汇报完后,又“泪如泉涌,悲声不绝”。此时孙悟空的成长变化已经很明显了,他变得重情重义,从“自我”成长为“无我”了。
孙悟空,从兽性、人性到佛性的进化;
孙行者,行过挫折,抵过诱惑;
齐天大圣,嫉恶如仇,神通广大;
斗战胜佛,战胜困难,战胜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