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细细密密的秋雨,顺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绕过长满杂草的角落,我看到了那扇半掩着的木门,门后是此行目的地——路遥故居。
石墙围成的院中,高大的槐树撑起蓝灰色的天,像是顶着一块纯色的布,不张扬,倒显出一片宁静平和的景象。小小枣树则挡在一排土窑的窗前,细长的枝干勾勒出简单明快的线条。
窑洞从外面看还算齐整,可跨入低矮的门,我便呆住了。这就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地?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简陋二字:一方土炕,上面铺着漏出棉絮的被褥,窗子上糊满了泛黄的报纸。灶台上的锅锈得斑驳,用于写作的桌子红油漆已经掉落大半,椅子摇摇晃晃,吱呀作响。
挑起煤油灯,我仿佛从焦黑的烟中隐约看到一双粗糙而又厚实的手,握着钢笔,一字一句地书写着黄土地上劳动的诗篇,他的眼里定是含着泪的。屋里黑烟缭绕,呛得人头脑昏沉,屋外乡野土村,写满了生活的艰难困苦。路遥的写作生涯是十分辉煌而又短暂的。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他曾熬得整晚睡不好觉,就在这里,在这散发着霉味儿的,几乎不怎么透气的窑洞之中。
离世五年前他已被查出肝硬化,因为长期忙于写作,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路遥在写作晚期完全进入了作品,让笔尖浸润心灵的同时,也一点一点侵蚀了他的健康……
我掀起门帘,走下石阶,一旁的青苔像是诉说着路遥最后的故事。它一定见证了这位文学家为了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小院里徘徊、辗转,任凭一支又一支香烟点燃夜晚冰冷的空气,又一次又一次被熄灭。
望向远处的高山,黄土是它的底色。她多像一位母亲,用她沟壑纵生的黝黑的脸和毫无粉饰的笑靥,感动了多少为之劳作一生的人民!秋雨下得更大,更猛烈起来,像是憋了一肚子委屈,非得宣泄一下不可。我的眼眶含着泪,视线模糊在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