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父,决定出国学医;他爱国,决定弃医从文。那个社会之黑暗,却造就他光的一生。
第一次看见鲁迅先生的画像,只觉得他很严肃,一张方正的脸上镶着对细而狭长的黑眼,又粗又浓的眉显得他不怒而威,嘴巴和鼻子间还留有一撮胡子,八字须,成为他最显眼的面部特征。
总之,对他的印象不过是“不苟言笑”。有一次翻到一篇《回忆鲁迅先生》,才发现,原来鲁迅先生是这么有趣,同时也十分善良,小小的我心中对他的认知有了很大改观。
初中,接触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他成为了我的偶像。不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偶像,还有做人方面,我都将他当作榜样来学习。
从《朝花夕拾》中,我了解到那时社会的不平不公,正义正直的鲁迅先生在当时常常“碰壁”,可面对天真的小朋友的问题,他搞怪似的说:“因为四周太黑碰了墙壁,所以把鼻子碰歪了。”这样的回答诙谐嘲讽,意味深长。我有一丝心酸却又无奈,敬佩之心愈加浓重。
你说他的童年有趣吗?那是当然,他可以堆雪人,捉斑蝥,看鸟飞……不仅有趣,还有爱,有一个淳朴、关心他、给他买心心念念的“三哼经”的长妈妈,有一个教他雪地捕鸟无话不谈的小小闰土,那是一段充满爱意的美好的时光。
但是,那是一个怎样黑暗的社会,它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给阿长。还有闰土,那个头戴毡帽,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英雄少年,被那个社会渐渐侵蚀残害,再面对少年伙伴时,嗫喏着叫“老爷”。那个社会的黑暗让他不寒而栗,但是,他心里,却有一束光,正是那光引领他一步步走向后来的人生。
你说他的青年时期有梦吗?当然有,父亲的病死促使他做了学医的人生选择,他带着母亲离开,去日本学医,遇到一个令他尊敬,关心他的好老师——藤野先生。他梦想成为一个好医生,身处黑暗社会,可以治病救人,再抵达救国之彼岸。
他是黑暗中的光,不屈服于黑暗,用心中的光明与黑暗抗衡。
他渴望国人的清醒,憎恶国民党的邪恶与百姓的麻木,当他意识到中国现实的黑暗不在国人身体,而在其思想时,他毅然回国,弃医从文,以笔为刀,割除百姓的思想毒瘤。用笔作战,与反动文人争锋相对,不惧邪恶势力。
他就是黑暗中的光,他奋力与黑暗斗争,不仅不被黑暗吞噬,且他的光越来越亮,且他身旁有了越来越多的光与之并肩战斗。
正是那黑暗的社会,造就了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