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它的味道。在上学前,我学习过书法,那是按照妈妈的意愿这执行的。有时翻开一张张薄薄的宣纸,清晰的墨迹、提笔的点顿,上面承载了许多回忆,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课老师教的第一个笔划“竖”的两种写法口诀“藏锋顿笔、顺笔向下、轻提收笔”、“藏锋顿笔,顺笔向下、顿笔收笔”。看着我稚嫩的“墨宝”,妈妈总是叹着气说:“看写得多好呀!应该坚持下去,毛笔可是中国特有的,是文化!”其实要不是搬家,也许就学下去了。
我喜欢画画,它是妈妈最后一个也是在所有课外班中开始上课年龄最迟的一个,那时我已经上二年级了。
三年级的时候,我从丰盛少年之家转到北京市少年宫,这里离我家很近。在丰盛少年之家老师教的是素描与色彩。那天到少年宫报名,一走进第九教室,墙壁上粘贴、悬挂的一幅幅作品吸引着我,更吸引了我的眼球的是:淡淡的色彩,隐约的意境,用淡蓝色渲染的天空,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草原,简直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流进了我的心间。我轻轻地拉了拉妈妈的衣角,妈妈看了看我,满意地笑了。本来是报素描班的,没想到,又加上了中国画。原来中国画它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就这样,我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圆了妈妈的毛笔情结。
我第一次上课,老师帮我选了一张金鱼图让我临摹,“画鱼的时候,一定要把毛笔的姿势握准确,还要注意颜色的区分,尤其是鱼的尾部,要有层次,这样才有动感。”老师一边讲着一边在给我做示范,一下、两下……一共五笔,一条可爱的小金鱼就向我游来,我心里暗叫“神奇,太神奇了!”老师放下笔示意让我试试,我拿起并不陌生的毛笔,心中难免有些激动,满是丰富的色彩,我的手一直在颤抖,由于太紧张了,一不小心滴在纸了,成了一个大墨团。老师鼓励我说“没事,这是难免的,你继续画!”看着和蔼的老师,我继续画,画着画着,一只只奇形怪状的小金鱼在我的笔下“诞生”了。看看旁边老师的鱼,再看看我自己画的,方位不明,线条弯曲,我在心里安慰自己“没事的,这是第一次,再练练,小金鱼肯定就变得活灵活现了。”
这是我的第一次中国画。
渐渐地,中国画与我之间有了熟悉的感觉,每当到了星期天,就别提多有兴致了,因为我又学新的绘画本领,又要展示自己的画技了。随着我对中国画的慢慢了解,我爱上了中国画这门艺术。
那次暑假居委会举办暑期成果展,我精心花了一幅中国画,是一只黑猫。虽然画的不是特别的精致,但是观看的邻居们、小朋友们都对我投来鼓励、羡慕的目光。私下里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画的真好,教教我怎么画好吗?”我没想到,竟然会拜我为师,在那一刻,我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自豪。
画到现在我已有多幅作品获奖,但我还是情衷于我的黑猫。
古人讲“缘物寄情”,表现风景,花鸟,不是简单的再现,而重要的是描写人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画画得多了,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国的花鸟画与外国的花鸟画不同,外国的好象感情少追求逼真,缺少诗情画意的感觉。中国人画画到一定境界之时思想飞翔,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状态,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一挥尔就。绘画时的线条粗细,刚柔,断续,轻重等变化使我我越来越感觉到“书画相通”,“以书入画”。我更欣赏以墨代色,水墨交融,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图画。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并进,她深深地吸引着我,带着我向前走。
我爱中国画。
我与中国画的故事,就像糖罐里的一颗颗糖果,装载着无尽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