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之爱,细腻温柔若潺潺流水;父亲之爱,粗犷深沉似山岩沟壑。道家讲究“高下相盈,长短相形”,放到家庭教育上,也是一样:父爱母爱,缺一不可。然而,现在的教育多半是母亲一肩扛,在孩子的记忆中,父亲只是一个在沙发上读报、玩手机的模糊形象,这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孩子成材过程中,父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父亲每天陪伴15分钟的孩子,他们的智商明显高于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更容易成功。原因为何?乃是因为父亲的性格更为果断勇敢、坚定刚毅。傅聪的父亲手书长信,传授为人之道、处世之理;华盛顿的父亲借樱桃树,教导他诚实守信、坦诚相待;摩根的父亲打小就让摩根学会算术,练得一手珠心速算、商业直觉。他们或是艺术大家、或是政界领袖、或是商业巨子,其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在他们成长之路的起点,都伫立着父亲伟岸的身影。
塞万提斯有言“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乃是一语中的。从两性差异来说,父亲的家教较母亲而言更为严厉,其反思性、承担性与独立性也更为优秀。因而,与父亲相处,能使孩子学会审视错误行为,承担应负责任,明白独立之理。父亲独立、自主的行事方式亦会在孩子遭受巨大打击与重大挫折时给予孩子精神的力量。
然而,泰曼亦有言:“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这不无道理。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个沉醉酒色的父亲绝不会教育出仪表堂堂的君子,一个疏于家教的父亲不可能训导出严于律己的精英。因此,父亲要在孩子面前时刻约束自己、管束行为,所谓潜移默化、暗溶于心,正是如此。光是身教,亦不足够,需要辅以更为直接的言传:尊重孩子的意愿,成为孩子的伙伴,赞美孩子的成功,善于与孩子沟通。孩子拥有这样的父亲,愁何“不成材”?
由此可见,父亲于孩子的成才之路,极为重要。因此,父亲对于孩子,须多一份要求,少一分借口,多一分关心,少一分疏远,如此,孩子必然灿若繁星,于世界之大,发耀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