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既是一个民族的魂魄,则必然是一个学校的脊梁。而在体育活动不断多样化、标准化的今天,好的体育事业建设离不开优良体育场馆的搭建。正值我校新体育馆建设筹划之际,敝人也提一些建议,而我以为,这些建议都围绕着一个“适”字。
首先,体育馆要“适”师生。体育馆为师生所建,当满足师生之需求。市场营销立足于顾客,而体育馆也自然当立足于师生。由于场地的限制,以前的小体育馆总受到爱体育心切的同学们的诟病,因此在新修之际,我以为在我校校园面积较小的实情之上,多修几层是很有必要的。而在体育设施的选择、体育场馆搭建的抉择,更应当从师生的需求出发,可以做一些调查问卷:问一些初入学的同学们期待什么样的场馆、高年级的同学放松之余需要什么场馆、已经毕业的同学有什么高见…同时,鉴于本市天气状况,室内场所的设计与搭建,也更利于适师生之锻炼。值此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同学也走向了越来越科技化的锻炼,体脂秤、电子计时器等新型器具也有利于师生更好改进体质,还能提高体育馆的使用效率。
此外,体育馆要“适”校园。我校一直注重体育事业的建设发展,而一座体育馆更是一所学校的风貌体现。因此,我认为体育馆在外观上要有活力,不宜修“豆腐块大楼”,而可以适度地增添棱状、角状设计。同时,旧体育馆服役颇久,与我校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将旧馆的部分设计(如校旗、五环等)再用于新馆,既能传递情谊,也能体现我校“继往开来,经天纬地”之宗旨。不仅如此,体育馆正临我校大门,更是我校的“招牌”,因此体育馆应当与校内建筑同风格,要有门面装点作用。
最后体育馆还要“适”国际。今年是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一年,一直以来中国相对冷门的冬奥会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视野。在需求日益膨胀,制冰成本、搭建场馆成本逐渐降低的今天,搭建冰上滑场等场馆也可以纳入参考范围。此外,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标语中加入了“团结”一词,团队合作项目诸如篮球、排球的场馆也可多建。我校向来走在教育界前端,积极走向国际,因此关注国际体育,对接国际标准也值得考虑。
在校几年,我深感学校对体育之重视,对学生之用心。而此新修体育馆之策,更当从师生出发,民主征求意见;从学校出发,展现学校风貌;从国际出发,成为教育界的弄潮儿。苏轼云:清风明月为你我所共适,而学校体育馆正是我们繁忙学习生活中的身体与心灵之荫庇,当成为你我之所共“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