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游戏开始了!
同学们一个个欣喜若狂,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有四个幸运儿被老师请上了讲台,我坐在台下听着老师讲规则,原来是要我们看动作猜诗句。这听起来真有意思,诗句这么长,该怎么用动作准确地表达出来呢?
第一个同学走到电脑旁,老师给他看了一句古诗。那个同学一会抓耳挠腮,一会摸摸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地说道:“哦!我知道怎么做了!”于是,他自信地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只见他先是两只手搭着肩,向前小跑着,一下子就跑到了墙角,随即好似把肩上的一个东西扔到地上,然后又马上拽起了一个东西。接着,他如一只兔子飞快地冲了出去,右手紧紧握着,不停地转着,像一个动力十足的陀螺。就在这时,另一只手则升向空中,好像在扯着线,头还不停地向后看,笑容满面,像是看到了什么令人开心的东西。看着这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我不禁思索起来。突然,我脑袋里蹦出了一个词:风筝!我猛地一拍桌子,她做的不就是放风筝吗?对了,这是我们背过的一句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正想着,第二个同学开始表演了。他直接来到墙角拿起东西,跑了出去,一手转动着,一手扯线,三两下就完成了表演。显然,他并不知道第一个同学演的是“放风筝”,只是照猫画虎罢了。
第三个同学看了,一头雾水,他皱着眉头,像是一只无头苍蝇,把他看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想法照葫芦画瓢做了一遍。他表演时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我们哄堂大笑。这怎么是放风筝呢?跑回家的动作没了,右手转动、左手扯线的动作也没了。却见他两手在胸前舞动着,一秒,两秒,才两秒就结束了。咦,他怎么就变成了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乱飞呢?天哪,他把诗句的关键——放纸鸢没有表达出来,这后面的同学就难猜了,我心中不由得为最后一个同学担忧。
果不其然,最后一位女同学歪着头,抓着脑瓜子,目光在教室里环绕,好像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自己认识的人,又好像一艘小小的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寻找前进的方向。这表演在第三个同学的高度概括下,早就已经面目全非了,导致最后一个同学猜不出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一句诗,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个活动让我知道了,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因为理解力的不同,会在单向收到的信息中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然后不由自主地去改变原有的东西。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这个表演才会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