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庭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家长陪读”现象也随之漫延开来。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引发的不良后果也屡见不鲜。然而种种事迹的报道,家长陪读现象依旧顽存的原因却值得深究。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的心头患,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祖国未来发展之路。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陪读。如今处于中国国情的特殊环境下,孩子的竞争压力大,物欲横流的世界又充满了诱惑,生怕一个疏忽便偏移了成才之路。在这种高压背景下,家长含辛陪读的做法就有因可循,能够感同身受了。然而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手脑双全,是创作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孩子需要实践学习,家长的陪读往往扼杀了这种实践的机会。
过于重视智力发展却忽略了孩子生活实践方面的学习,这是众多家长在陪读过程中会犯下的错误。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盲目教育的方法常常会造成本末倒置从而因小失大。即使拿了最高的学位,但对生活的自理能力却几乎为零。造就出这样的“高分低能”,难道不是将投入的心血付之东流,最终得不偿失吗?
重庆某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曾在两年中辞职了二十六次,其任职的公司不乏国企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大到工作就职,小到衣食住行,频繁辞职的原因就是来自母亲过度的关爱。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教育与关爱方式,使得一位高校毕业的女大学生丧失生活的本能,甚至无法处理好与同事的相处关系,导致学识无可用之地,成了才却无可成人。
孩子是自由发展的个体,父母过多的关爱宛如绳索,反倒束缚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种捆绑式关爱是万万不可取的。如同自行车的学习,父母终究要放开搀扶的双手。孩子也许会跌倒会受伤,但只有经历这些碰撞最终才能教会他掌握平衡。人生道路上的学习也该如此。
所以拒绝捆绑式关爱,“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先成人后成才,生活无法自理的人,人生何以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