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聆听岁月之歌,用经典叩问这颗渐渐长大的心。
——题记
若说岁月是条潺潺流动的小溪,那么文学经典便是河里变换多姿的鱼儿,水花击石作出的泠泠之音,就如同鱼儿们舞蹈的协奏曲,在成长的阳光照耀下,配合的相得益彰,就好似流出了万幅绝美的诗篇,颂出了千串成长的足迹。
岁月的溪泉从未停止过流淌,我也在一天天成长,渐渐地,岁月开始被你所充实,我的心,也跟着你的一举一动欢乐,跳跃。从李清照《声声慢》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戚孤苦,到《永遇乐》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含蓄思念;苏轼《江城子》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沉郁悲凉,到《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月夜低吟;从欧阳修《采桑子》里“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的洒脱雅致,到《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言有尽意无穷的细腻情感。
在我的眼中,诗词已不仅仅是一位诗人笔下的心境与情感,更是滋润心田的甘露,感悟真谛的捷径,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伴侣。
若是闲暇时光,在某个午后,坐下来静静去读李清照的词,用心灵走进心灵,用情感捕捉情感,你就会发现女词人的心事,还有那些微妙细腻的感情变化,就在那一段又一段短小而精深的文字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她的词情调伤感,但语言清丽而又真实,没有太多太过于华丽的辞藻,却显得格外动人,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牵住了我的心。你如仔细去品味她的文字,便可以发现,她不是个普普通通的柔情弱女子,她的词太美、太妙,淳朴自然的文字里凝聚了她太多的智慧和人生感悟,同时又展现了她的人生情感,而正是这份情感,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这点真实恰恰是我最欣赏的,仿佛一下子就可以触碰到了我们那根不再敏感的神经,冥冥之中遇到了之音,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实,却又那么自然,那么感人。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的,纵使有多么华丽的躯壳,没有真实而富有内涵的灵魂,仍就一无是处。成长也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收获,用自己真心去创造,去展示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无论怎样,都是最美的。
再读苏东坡先生,不看他笔下的月色,不赏他词中执扇的佳人,不读他心里离别的哀思,不品他卷上君妃夏夜纳凉的婉约笔锋;只读他的人生,读这位先生的种种遭遇与经历。若是你了解他,定知道他初被贬谪时的失意,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定知道他初到黄州“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幽独凄清。可就算如此,他仍以一词《定风坡》道出了自己坦然乐观。“回首向来萧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种重重困难下的坦然、从容、旷达的胸襟,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让我折服。
纵然没有功名利禄,豁达的活着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成长的旅程中若有他的精神,再难的境遇我们看到的也是阳光,再迷途的道路,我们也会到达胜利的终点。他是我的良师,是我迷茫道路上指路的明灯,一次又一次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还有一位先生,曾经也在我的成长的旅途中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便是欧阳修。与苏轼同样,都有一段被贬谪的经历,虽然心情抑郁,但他绝不悲戚嗟叹,而是抱以积极的态度,与百姓同乐。不能说欧阳修追求不远大,相比而言,他寄情山水,抛弃太多身外之物,他的追求是一种更高的境界,《醉翁亭记》中的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道出了欧阳修沉醉山水,淡泊名利的旷达胸襟。也正是这种旷达,成就了他的正直,不但没有被贬谪的忧怨、失意与愤懑,相反地他用他那颗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心去体恤百姓,你又怎么能说这不是一种远大的追求呢?如没有这种追求,又怎么能成就他“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其文”的爱民,爱天下之心呢?
似乎那一刻,我对人生的追求又有了新的看法,人不一定要腰缠万贯、膏粱锦绣,只要能在追求过程中感到满足与充实,有所付出且有所收获,那么这就是最幸福的。
我希望,自己可以怀抱经典,就像是拥抱一座城,城里有读不完的故事,而我,却可以享受这成长道路上无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