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荐:它是有血肉的历史,是活着的文化,是我们先人走过的足迹,是我们民族成就的记忆。
这是一段饱经风霜的古城墙,这是一段残缺不全的古城墙,这是一段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古城墙。
六百多年来,它静静地躺在文庙的后面,听晨钟暮鼓;静静地躺在凤山书院的后面,听书声琅琅,任朔风呼啸,任日晒雨淋,任岁月雕刻。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辉煌,见证了晚清马氏家族的张狂,见证了民国河湟人民的仓惶,见证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气象。
六百多年了!湟水河日夜流淌,淘尽了多少河湟好儿郎;西来寺钟声悠扬,吸引了多少羁旅的目光。胡笳悲鸣,铁骑刀枪,分分合合,你来我往。城头变换着旗帜,岁月经历着沧桑,城门破裂,城墙塌陷,城垣不全。渐渐的,它不被人重视,被人遗忘。“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历史的脚步匆匆,它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它就像一位耄耋老人,头发稀疏,胡须发白,牙齿脱落,满脸皱纹,衣服上锈迹斑斑,躯体内气滞血瘀。孩童们在它头上撒尿,鸟雀们在它身上做窝,农人在它脚下取土,学子们在它怀里缠绵。它早已习惯了一切,处变不惊,随遇而安。看世界风云变幻,思过往岁月悠长。
六百多年前,它和瞿昙寺、冰沟城、老鸭城……这些明朝在乐都的建设闪亮登场,成为王朝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加强各族经济文化交融、完善地方和边疆治理、维护王朝统一的重要设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明王朝万里长城上的重要一环,光耀璀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上述建设中的一些设施,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作用越来越小,渐次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些许残迹供后人凭吊。瞿昙寺由过去政教合一、安边稳疆的核心所在,变成了单纯的宗教场所;老鸭城、冰沟城、碾伯城等,则从过去重要的关隘和军事枢纽,变得雄姿不再,甚至痕迹难觅。
几十年了,无数次在它身边徘徊、打量、仰望,希望走进它,读一读它的内涵,感受感受它的沧桑。仔细地听,认真地看,用心交流,我体会到它不仅仅是“青海省重点文物”不仅仅是一段不起眼的城墙。它是有血肉的历史,是活着的文化,是我们先人走过的足迹,是我们民族成就的记忆。它是根,是魂,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