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苏杭,别有韵味,尤其是有湖的地方,假如湖里有田田莲叶,那种美,更是让人凝神静气,心旷神怡,不过如此而已!
可能有些时候,我对于苏杭美景的要求都太高,所以看诸多地方,总不如意,也许是因为要求太多,所以所看见的,都是要求,不是景色。所看见的,都是自己的想象,不是实际当中的一水一物。
因在景色之前,心中已经给他一个框架,凡是不符合这个框架的,皆是不美。就像曾经看到的,现代很多人都是在一种概念观念当中生活,而不是在一种实际情况里生活。概念越多,恰恰离真实越远。
对于湖水的概念,心中藏着的,大概是西湖的形象,有了西湖在前,其他种种湖水,都是在比较之后,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的生活,实在难以公平,难以真实。
来苏州之前,已经在杭州逗留了不少时间,因着这种生活,便不自觉的将杭州的印象带到苏州,所以会有很多杭州如何如何的好,而苏州怎么怎么的不好的说法。
杭州美吗?说实话,杭州很美!
苏州美吗?这里自古以来都是苏杭圣地,是旅游文化中心,是园林天堂,要是不美,也不会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
苏杭皆美,在我看来却有了种种不美的感觉,为何?一来是因为时代变化,各种古迹已不如过去那般,商业化,潮流化,尽皆不是自己想看到的。二来就是因为比较,人有记忆,相似的东西总会自觉的被用来比较,比较之中,便有了高下,有了好坏。
有了杭州先入为主的美在前,苏州再怎么样,苏州再美,其实都已经落在后面了!
来到苏州,我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在一点一点的接受这个陌生的世界,在一点一点的发现她的美。以前对于苏州的印象,正在一点一点被打破,一点一点被替代,其实,最重要的是,从这个过程当中,我看见了自己。
一代宗师里王家卫说,“人这一生,是一个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的过程”,何为见自己呢?从流行元素这个方面来看,见自己便是如同产品定位,须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是看见自己,但真正认识自己,却不仅如此!
什么是认识自己呢?在我看来,看见自己之后,更要明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明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此为认识之必要。
和世界的关系,就是在世界当中,以何种形式存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自我的真实,什么是自我的幻想。
而和自我的关系,则是认清理解何种为必要,何种为次要,必要次要因人而异,没有固定形式,精神物质,次第不同。重要的是,其中多少,欲求不满往往让人痛苦!而很多人的痛苦,也是来源于和自己关系的不和谐。
在苏州的时间,我像是一个学生,一点一点的学习,一点一点的长大,与他的关系,也一点一点的变得和谐,不再像最初那般尖锐。
学习的过程,也是我在处理和自己关系的过程,出去玩的每一次,都是在刷新自己刻板的印象,都是在打破藩篱,重新建立自我。太湖,直古镇,天平山,灵岩山,以及刚去过的石湖和上方山森林公园,上方山动物世界,苏州渐渐由一个印象,变成一种真实。
人若能从概念和印象当中走出一点,便会多一点真实。世界不是印象,不是概念,是须得自我理解明白的真实。
不是从印象而来,不是与印象中概念相符合。
走进石湖,细雨绵绵,花草树木都被洗干净了。雨打莲叶,发出动听的声音,两旁的松木,岿然不动,一种不动声色的宁静,就那么荡漾开来。
石湖,起初并不知道因何而得名,后来知道,范成大晚年称石湖居士,不知是否因此而来?但不管因什么而来,总有一个石湖,总会有一个石湖。
石湖有杨堤,据说是纪念杨素的,以其姓氏命名,杨堤1200米,位于水中央,江边景色,可圈可点。雨打莲叶,风吹荷花,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中国人布景,有水的地方,多有亭台,多有小桥。但这种和谐,并无人怀疑。
又有越堤,此不知是何缘故,越堤长也是1200米,中有蠡道,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雾列其上,有水有荷,也多有人群。
细雨好像助兴的音乐,雨中的水,雨中的鱼,都很欢快。也许,雨中的树木在张开嘴巴。
过了越堤之后,是往上方山的方向走去,本不为爬山,最后却意外的遇见了山,也算是一种惊喜。上方山有多大,路边的阿姨说“你想走多久就走多久”,其实后来想想,这句话说的是禅里,人世万物,莫不再自己的心里,是以走多久都可以,万相由心生,万般由心辖,心有多大,世界便是多大!
走进上方山的时候,才知道这里有范成大祠堂,那个号称石湖居士的诗人,曾于此居住,那个曾写下“江山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人,可能也曾一日日的走进石湖,为垂钓一尾鲈鱼,煮一碗鱼汤。在出官场之后,好生享受一番。
上方山很静,远处就可以看见大佛,静便是佛,佛有静,山有静。山有望湖亭,从亭中可以看见石湖全景,大概为古人饮茶观湖之地。可惜,我只是过客,匆匆一看,一看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