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总是让人猝不及防,无征兆的来,无征兆的去。
上世纪30年代,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国期间,正在游学的徐志摩认识了她。那是1920年的一个月夜,那年林徽因16岁,徐志摩24岁,一个是风姿绰约的纯情少女,一个是已经结婚且拥有一个两岁孩子的青年诗人。
爱情就是这么突如其来,24岁的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一颗爱情的种子已发芽,其实这颗种子在他们踏上英国这块土地时已埋下,只是他们互相不知道而已。
相遇之后的林徐二人,时常踩着泼洒下来的月光和雾,静静地在康河岸边漫步,久而久之,徐志摩对林徽因愈发迷恋。林徐两家相距约六英里,徐志摩经常骑自行车往返两家,有时也搭公交,有时晚了则会被林徽因的父亲叫林徽因送他一段路。
二人就这样日常的相处,在徐志摩每天去剑桥的路上,他总会在一家理发店门口停住脚步,因为这里有一个邮亭,他得把写好的,写给林徽因的信寄出。
他不停地写,然后送到邮亭,那些信全世界给林徽因的。
那些日子,徐志摩差不多隔一两天,便会写信给林徽因,而林徽因总是被徐志摩的信折磨得辗转难眠。
一个是风姿绰约的纯情少女,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偏偏仙子,一个是已经情场的青年诗人。
要知道,一个诗人若想写出让一个纯情少女脸红心跳的句子,那是该多么容易,而林徽因几乎收到的所有来信,满纸堆积的正是这样的话语。
——当我的心为一个人燃烧的时候,我便是这天底下最幸运又是最最痛苦的人,你给予了我从未经历过的一切,让我知道生命真是上帝了不起的杰作。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可以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郁就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而此时,似乎除了林徽因,没有谁知道徐志摩的心是那么热烈地燃烧。
但这注定是一段无果的爱,紧接着第一个困难将如暴风雨般而来,而他们也将分开。
终于有一天,一封信被邮差交到了张幼仪手中。张幼仪是谁呢?张幼仪是当时一户大户人家的小姐,且很有才华。这封信虽不是张幼仪接到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第一封信,但也正是这封信,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改变。当张幼仪读及一半时,以悲伤难已,感觉晴天霹雳,她似乎用尽那半生力气才把这封信读完。他的心已不在自己这儿,在这儿的,除了躯体再无其他。
那一刻,张幼仪极力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可她却抖得握住一只杯子,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男人,爱上了别人,自己该怎么办?
可此时的徐志摩还不知道,他即将在这两个女人之间做出选择,可不管怎样的选择对于他来说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如若选择那张幼仪,他将丧失了心中的那份激情;如若选择了林徽因,自己是否能和她相守一生?
徐志摩终于做出了选择,做出了他认为是对的选择。张幼仪携着行李带着一脸惆怅和眷恋离开了这个给她许多温暖回忆的苏格兰小镇。而他则带着一颗以为重生的心去寻找林徽因,可此时的林徽因已随父亲林长民踏上了归国的征途。
1922年,徐志摩中断学业踏上归途,为了心中那个牵挂,为了眼前那个不能忘的影。
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结秦晋之好。所以在上海下船不久,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顿时崩溃了,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直到他接到林徽因约他去香山的邀请。
徐志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跟张幼仪离了婚,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爱,却又丢失了爱。
爱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人。在徐志摩眼里,爱情是自由的,他只要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只是结果和自己预期的不一样,以为丢掉身后的包袱,林徽因就会和自己在一起。
经过这一次的情感,徐志摩的心中多了许多伤感,他把自己的感情写成诗歌,到处发表。但事已成定局,做什么都于事无补。虽然后来自己与陆小曼结婚了,但他对林徽因的情还是一直藏在心里的最深处,不管过了多少年,还是发生了多少事,始终如此。
可林徽因为什么没有选择徐志摩?在其与父亲林长民的对话中我们得到了答案,林徽因是这样说的:“徐志摩的爱是如此的热烈,如此的不顾一切,面对离婚都可以这样轻描淡写,那他以后会不会遇到同样让他不顾一切的事情呢?”这虽然不是林徽因拒绝徐志摩的全部原因,但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的这种冷静和睿智,足以让我们好好学习和思索。遇到事情不要被一时的激情或愤恨所左右,冷静下来好好思考清楚,以后再做决定,我们绝对会受益匪浅。
1931年11月19日准备去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随着徐志摩一同而去的,还有这生他的爱,虽然此生自己并未与林徽因踏入婚姻的殿堂,但却是终身的朋友,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果。与她,从友情到爱情再到友情。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的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或许人这一生有的人注定只能做朋友,最好的相守就是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