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美文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伤感故事人生故事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个性签名
作文大全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老李和他的拖拉机

发表时间:2023-06-22  热度:

其实老李不老,大家开始叫他老李的时候也就三十出头,之所以叫他老李,是因为老李的脸总是黑着,极少见他笑的,胡同里的孩子见了他就跑,用老李他娘的话说就是“一鸟进林,百鸟哑静”。

老李不是家中最小的,上头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他爹在他13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是他娘把他们姐仨拉扯大的。由于小时候身体不好,老李是家里最不听话却最受宠的一个。也许是这惯出了老李的怪脾气。家里生活不好,老李娘好不容易扯了点花布为他缝了件新衣服。老李起初挺乐呵的,穿着新衣服去上学,邻居看见了说:“老大上学去啊,怎么穿了件花衣服啊?”老李以为在取笑他男孩子穿花衣服,气哼哼的把衣服脱下来,扔进下水钩子里去了。回家的时候,娘问他衣服哪去了?他只回答了俩字“丢了”。

姐姐和弟弟都爱念书,就老李总逃学,逃了学自己去打猪草喂猪,到生产队里挣工分,贴补家里。老李脾气不好,一次老李打猪草回来的途中正遇上姐姐放学,老李远远的看见姐姐朝他走来,把镰刀和草篓往地上一扔,骂骂咧咧的走回家去了,那架势就像他为家里做了很大贡献似得。

为了生计,老李年轻的时候卖过冰棍,那时儿子五岁,女儿刚出生。在长方形的白杨木箱子里垫一层厚厚的褥子,里面装满老冰棍,放在二八自行车的后座上,走街串巷的吆喝。下午收工的时候,他总会把剩下的没化光的冰棍给儿子留下,看着儿子使劲吸冰棍,恨不得把里面的甜精全吸进嘴里时,老李额头上因疲劳而紧皱的眉舒展了。走到屋里,看见熟睡的女儿,老李把拇指和中指扣在一起,轻轻的在女儿额头弹了个“脑崩”。女儿把嘟嘟的小脸转到里边去接着睡,丝毫没被她爹这个脑崩弹醒。

晚上,老李躺在床上睡不着了,他在琢磨生计问题。现在儿女双全了,光凭卖冰棍好像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老李想买辆拖拉机,12马力用手摇的那种,他到农机站观察了好几天了,村里除了生产队里有一辆50外,社员好像还没有人拥有拖拉机。老李是队里第一个买14寸黑白电视机的人,这件事情让他风光了好一阵子,现在他还想风光一下,成为村里第一个买拖拉机的人。

几天后,拖拉机开回来啦,蓝色的车头和车身,车头前面还有两个人眼一样闪亮的车灯。坐在驾驶位上的人正是老李,脸还是黑的像包公。为了能把这个大家伙开进院子里去,老李特地把西边的院子整了整,正好能使大家伙在院子里面绕一圈。把拖拉机在院子里停好后,老李让媳妇去村头的供销社扯了块红布,绑在了车头上,图个吉利,又在院门口放了挂最响的“大地红”。

就这样,老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司机”。有一天,儿子拿着学校里发的表格问老李:“爹,父母职业这一栏应该填什么?”老李喷了一口烟圈,眉头紧皱,吼了一句:“我的那个空里填司机,你娘的空里填农民。”

农闲时节,村里谁家盖房子需要个水泥、石子的,老李就会开车给他们拉回来。说实话,老李挣得就是个辛苦钱,轮上拉石子还好,因为到了才是山上,有铲车直接往拖拉机上装,一旦拉红砖,老李就得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到40公里开外的砖窑里排队,轮上自己的时候差不多也早上七八点钟了,老李就和媳妇一起往车上码砖。说起码转,这可是个技术活,有的“精明”的人能把3000块砖硬硬的码成3500块,这样除了运费之外,里外里就多赚了500块砖的钱,其实老李知道他们是怎么码的,但是他从来没干过,按老李的话说就是“都乡里乡亲的,让人看出来了还不够丢人的呢。”

陆续的,村里买拖拉机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有像老李这样只会开拖拉机的,还有以前的泥瓦匠改行的。很多人与老李成为了“车友”外加“酒友”。有的人家里大门小,开不进去汽车,就把车开进老李家的院子里,最多的时候,老李家停过3辆满载的拖拉机,这让老李很自豪。有个姓布的和老李关系最好,不管谁有了活计,俩人都会合伙干。老布能侃,每次他来,总会给老李家里带来一些欢声笑语,所以孩子们也喜欢他来,至少能让老李的黑脸不那么恐怖。

如果是没人找他拉货的时候,老李也会到砖窑里拉上一车砖,到建材贸易市场去卖。夏日的一天,老李想带着女儿一块到城里看看,于是让媳妇和女儿坐在砖车上出发了。市场上买主很少,直到中午才有买主来询价,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讨价还价,终于以老李的让步而谈成。老李把车开到卸货地点,和媳妇一块一块的把砖从车上卸下来认真帮买主码好,就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买主很高兴,多给了几块钱的零头。老李抬头看日头还早,点了根烟,吐了几口烟圈,愣了几分钟,拿起摇把麻利的摇了几下,烟囱里冒出一股黑烟,车子启动了。老李让媳妇搂着女儿做好,开车走了。天公不作美,还没到家,就轰隆隆的下起了瓢泼大雨,把老李三人浇的全身湿透。于是老李决定,要给他的拖拉机装一个驾驶室,其实也就是请村头的电焊工给他焊一个带门的铁箱子。

转眼间到年底了,亲戚们都互相串门,俗称“看亲”。老李的姐姐也带着孩子们回娘家来了。老李爱面子,觉得他是男丁中的老大,一般家里来了亲戚,都是他招待的。这次也不例外,他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特地到村东头的馒头铺子换了2斤馒头(用麦子换馒头)。老李很喜欢外甥,吃饭的时候看小男孩不怎么吃饭,就老往外甥碗里夹菜,最后热情过头了,把一个馒头放到了人家的汤碗里。男孩看了看老李严肃的表情,以为给他的就必须全部吃完,吓得哇一下哭了。这顿饭吃的也就以不愉快而告终。

年后老李依然拉货,卖货,卸货,机械的重复着这一连串的工作。虽说单调乏味,但是老李认为日子只要不闲下来就足够了,老李最怕没有活计的时候,没人找他拉货就意味着没有收入。然而,好景不长,秋日的一天晚上,老李出事了。他开车经过路口的时候撞上了一辆疾驰而来的摩托车。对方以为撞倒了个有钱的主,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5万块。5万块在老李眼里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他的全部积蓄加起来也就2万块吧。本来就沉默的家里更加寂静了,全家没有一个人敢张口说话。老李吧嗒吧嗒一颗接一颗的抽烟,头发在半个月里白了一半。

老李出事那段时间正赶上村子里的庙会,那是全年中除了春节外最隆重的日子。十来岁的儿子牵着妹妹的手到庙会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硬是一样东西也没买,哪怕是一毛钱一袋的糖豆。

经过东拼西凑,总算把钱给凑够了,而老李家里却又回到了“解放前”。老李家有两个院子,他娘住东院,他住西院,为了方便,两院之间是通着的,没有院墙。经过这次事情之后,老李娘特地请“神仙奶奶”看了看,“神仙奶奶”说这次祸事是因为他们家的院墙没有堵上造成的。老李第二天就请来工匠把墙给砌上了,为了方便,墙的两侧各放了把梯子。就这样,全家人也都练就了一身本事,翻墙就像走平地似的。

说起来,老李的两个孩子还是挺懂事的,只是老李和儿子的关系不太融洽。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子俩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儿子上初中之前是淘气,老李脾气也暴躁,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只要看孩子不学习,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这就给父子俩的关系铺下了一层荆棘;儿子上初中之后是叛逆,老李的棍棒对儿子不起作用了,所以打架逐渐简化成吵架,后来就演变成了儿子摔门而去的冷战,不但荆棘未除去,又来了一堆玻璃碴,于是父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难跨越了。

儿子初中毕业后不想考高中了,想做点小生意,老李是保守思想,不是四平八稳、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一般不会冒险,于是他不愿给儿子投资,说:“你要是干什么,就凭你自己的本事去做。”儿子留下一句“不混出个人样来,我就不回这个家了”,摔门而去,那年儿子15岁。

与儿子比起来,女儿在老李看来是比较听话的,平时老李让打狗,她从来不敢去撵鸡。所以老李平时很少打女儿,只是也从来没露过笑脸罢了。

儿子出门后,老李的拖拉机也罢工了,不是油箱漏油,就是启动不起来,总是毛病不断,而且马力也不够。老李觉得它的寿命也到头了,于是换了个马力16的新车头,又让村头的焊工把车厢给加高了一层。

把拖拉机翻新以后,老李的劲头更足了,这倒不是因为换了新拖拉机头,而是儿子年龄大了,该思考成家立业的问题了,但是村里谁家儿子结婚,不给准备个新平房,添置些家具什么的,而老李家还是那三间瓦屋,外加他娘的两件土坯房。这对全村第一个买14寸电视机,第一个买拖拉机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个打击。

老李发现近年来,人们盖房子用红砖的少了,一些人改用空心砖,一则因为空心砖个头大,盖起房子来快;二者来说空心砖比红砖成本低。老李和许多拖拉机司机都都把心思放在了空心砖上面。但是空心砖可比红砖重多了,一块空心砖得有20多斤重。想赚钱,吃苦是必须的。这是实理,而老李也就认这个实理。

经过卯足了劲的卖力气,老李和媳妇终于攒够了盖新房子的钱。于是拆掉了他娘的那两间土坯房,改建成了4间宽敞的平房。老李他娘不愿住新楼,就搬到了老李放拖拉机的西院。

新房盖好了,万事俱备,只差“儿媳妇”了,老李就拜托亲戚朋友给儿子介绍对象。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在外地谈对象了。虽说老李给他介绍对象,他也去见面,可每次都挑三拣四,不愿意。老李在第十次相亲以失败而告终后终于忍无可忍了,他点了一支烟,猛吸了两口说:“你以为你是电视明星啊,挑了一个又一个,你别以为我不知你心里在想什么,我丑话说前面,你在外面谈的那个对象我不同意。”儿子也表明立场:“你给我介绍对象,我见了,还想要我怎么样啊?我也把话说在前面,不找一个我爱的人,我是不会结婚的。”日子就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吵吵闹闹中度过了。

转眼到了2003年,2003年对于国家来说是平凡的一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对老李家来说可以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一年,老李的姐姐在车祸中不幸去世了。老李他娘整日以泪洗面,不到半年也因病去世了。没有让他娘在有生之年看到孙子结婚,抱上重孙子是老李的心结,他认为这都是因为儿子不听话造成的。于是催促儿子结婚成了老李心中的头等大事。为了让儿子结婚,老李的标准降低了,由原来的娶个本地姑娘变成了外地的也行,但是必须孝顺。

终于,儿子结婚了,娶了一个他心仪的外地姑娘。心也就跟着去了外地。儿子结婚那年老李已经50岁了。50岁是不服老不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年纪;50岁是老李的头发几乎全白了的年纪;50岁是需要和媳妇两人才能把拖拉机摇起来的年纪。村子里一些原本开拖拉机的车友又都把拖拉机卖掉,改回老本行去了。老李也想卖掉他那堆“铁家伙”,可是一来他不舍得;二来他卖了不知道该干啥,他只会开拖拉机。于是他还开他的拖拉机,只不过决定再换一个车头,因为他听说有一种新拖拉机,不用手摇,用电就能把车启动的那种。

50岁的老李变了,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不再那么有威严,脾气也快被磨没了。他渐渐的学会妥协,儿子不让他吸烟,他点头答应会少吸,儿子去他手里夺烟,他也只是尴尬的笑笑。偶尔也会发发脾气,让大家知道他还是原来的那个老李,只不过是偶尔。

几年后,儿子有了儿子,在儿媳妇的家乡有了自己的生意。于是,这一年儿子、儿媳妇没回家过年。大年三十,老李还是和往年一样,贴春联,摆贡品,放拦门棍,放鞭炮……形式还是那个形式,不一样的是老李叹气的次数多了,额头的皱纹更多了,地上的烟头多了……大年三十晚上老李没说话,直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新年的钟声敲响,老李把烟头一扔,说了句:“这过的叫什么年啊?”

春节之后没多久,老伴被儿子接走了,说是要帮忙看孩子。老李不想让老伴走,可是衡量了一下还是觉得孙子重要,于是开着他的拖拉机把妻子送到了火车站。

53岁的老李变了,变得爱唠叨:爱给老伴打电话嘱咐她认真看孙子,别让孩子饿着、冻着、病着了;爱给儿子打电话告诫儿子要诚实的做生意,不要想着坑别人,也要多长个心眼,别让别人坑了;时常也给上大学的女儿打电话,让她好好学习,弄出点成绩来,别让村里人笑话。

6月,收麦子的季节到了。老李打电话叫老伴回家收麦子,特地嘱咐说:“把孙子给我抱回来啊,我一边照看他一边收麦子。”

10月,收玉米的季节又到了,老李打电话让老伴回家收玉米。

春节前夕,老伴、儿子、儿媳、女儿、孙子都回家过年了。老李最爱抱着孙子出去串门,逢人就说:“这是我孙子。”

村子里年前的最后一次集市最热闹,也叫年集。老李天没亮就去赶集,第一趟买回了20斤猪肉,嘱咐让老伴剁馅,转身出去了;第二趟买回了排骨和鸡,把排骨洗洗炖上后,他转身又出去了;第三趟买回了酒、各种青菜、水果,在院子里转了两圈,走了;第四趟买回了瓜子、糖果和鞭炮,急匆匆的把东西放下后,说了句“我忘记买对子了”,就小跑着出去了,第五趟回来后,老李终于没有再出去。这次儿子、儿媳出去了,回来的时候一人拎了一桶可乐。老李看见了说:“买那干啥,浪费钱。”

除夕夜,一切准备就绪,吃年夜饭的时候,老李喝了口酒说:“这才叫过年嘛。”而后催促儿子、儿媳多吃菜,还追问儿媳他炖的排骨好不好吃,儿媳说:“挺好吃的,不过我们那边会放藕片一起炖。”老李嘀咕了一句:“那有什么好吃的。”

正月十五过后,家里又只剩下老李了。他从这间屋子转到另一间,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转了好几圈,终于明白,人都走了,留下的只是没有生气的家具。其实,儿子这次回来是想说服老李卖拖拉机的,顺便把家里的两亩地也转出去。但是老李死活不同意。他觉得他还能再干几年,赚个酒钱。老李依旧与自己的拖拉机一起工作,多是拉一些不用装卸的货物,偶尔也会去砖窑拉砖,虽然家人劝过他好多次。

55岁时,老李变了,变的爱流泪:看着孙子调皮的照片他会流泪;看着女儿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照时会流泪;看着他娘在世时的照片也会流泪。55岁时,老李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他想通了,不知道是想孙子还是害怕孤独,还是真的干不动了,总之老李想通了,他把2亩地转手给兄弟种,把宝贝拖拉机头开进堂屋里以后,就买了张火车票去看孙子去了。

这一年的春节是在儿媳的家乡过的,这里没有集市,老李特地到超市里买了儿媳喜欢的藕片和可乐。大年三十,不用贴对子,不用摆贡品,不用放拦门棍,不用放鞭炮,唯一相同的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老李抿了一小口酒说:“这过的叫什么年嘛,在家里光喝凉水都比在这里吃山珍海味强。”

虽说是终于看到了孙子,可老李还是不满意,他不习惯这里的甜食,不习惯这里的潮湿,更不习惯一家人都围着儿子转,全然不重视他这个一家之主的存在。于是家人都说60岁的老李变了,变得像个淘气的孩子,会因为吃饭的时候儿子没叫他而发脾气;会因为儿媳给老伴买了件衣服而吃醋;会因为女儿没给他把想看的电视节目调出来而骂人。然而老李也变得容易满足:她会耐心的教女儿练车,当女儿夸他真厉害的时候,他会满足的笑;当女儿看见他把拖拉机头开进屋子的照片时,夸他技术高超的时候,他会自豪的说:“我都开进去好几回了”。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并提醒所有子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注意到父母的变化了吗?他们其实只是想引起你的重视,哪怕只是一点点。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第三方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