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已那么久远了,再过十多天就是我父亲十周年的祭日。今夜,我凝望着父亲的相片,回忆又一幕幕涌上心头,思念在不断地萦绕,心痛又在滋生、蔓延……
不思量,自难忘。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是那么的清晰,恍如昨日。
我想念您--父亲!今夜的您在哪里?为何一掬黄土就这样轻易将您掩埋?为何一朝相隔就永别离,永别离?
常常不由地想起朱自清先生的那篇《背影》,常常不断地回味腾格尔那首《父亲》,每每想起,我总泪眼婆娑、心酸不已。
父亲自幼苦命,他十六岁那年我爷爷就撒手西去,从此,父亲拜师学艺(竹艺)。
父亲他聪明好学、悟性极高,凡事一点就透,很快就精通了手艺,操作起来也游刃有余。而后,父亲游走江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养活家庭的重担。
我父亲又高又帅、幽默风趣、心地善良、多才多艺、知识渊博,也曾当选过几年社长,后因他人找关系硬生生把我父亲社长的位置给替代了,父亲一怒之下弃官从民,重又操起了手艺。
记得小时候,无数个清晨我是在“噼噼啪啪”的劈竹声中醒来,那是父亲起早摸黑在家准备那些待用的竹具,为了挣钱,他走街串巷,每天都骑自行车赶好多好多的路,路经一村又一村,天亮出门,天黑回家。
还记得那时候,我总在傍晚时分一个人站在村口,踮起脚、翘首张望。我盼望着父亲能早点平安回家。
依稀记得,每次我远远望见那熟悉的身影或隐隐闻见父亲的咳嗽声,我总万般欣喜,忍不住大声呼唤“阿爸--阿爸--。”父亲必也回应我几声“哎--”,那时,父亲和我的声音在风里拉得好长、好长……
因为父亲手艺好,信誉也高,所以他的生意特别好,很多人舍近求远自动找上门来把活交给我父亲,父亲哪怕再苦再累总是来者不拒。记得那时,遇到有钱的就收钱,一时拿不出钱的也可赊帐,没钱的人给几个鸡蛋、鸭蛋之类的也行,如若遇见穷苦的老人他就免费。
父亲在世时总教导我们几个子女,做人要有同情心、要懂得感恩,一定要善待他人。
还记得我年幼时总喜欢让父亲背着,我趴在父亲坚实的肩背上,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踏实感(温暖、安全),那时,我还喜欢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前座上,一路听父亲讲故事或教我数数。那时,父亲教我数数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他让我数一路上的牛,“一只黑老牛、一只黄老牛、一只白老牛……”那情景,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我父亲自强不息,他的身上有着一种拼搏精神,八十年代初,他率先投资、围垦江堤,承包了百余亩鱼塘,当时有县长、市长等领导上门、记者采访,父亲的故事成了当时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广播里对此也专门作了报导,一时间,父亲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亲朋好友都引以为荣。
从小我就十分敬仰我父亲,尽管他只读了四年书,但他自学成才,他的记忆力特强,中国四大名著、毛泽东选集、好多中外文学、武侠小说,他都一一翻遍,熟记于心,他还编了很多顺口溜、作了很多打油诗,让人敬佩。
父亲他很会讲故事,也很爱说笑,口才极好,他的声音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讲起故事有声有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在我父亲空闲时常会有好多邻居来串门、上我家坐坐,那时我家总是笑语满屋、欢声不断。尤其是夏天晚上纳凉时,总有一大群人纷纷围着我父亲,一再要求他讲故事或说笑话,他把故事里的人物情节诠释的那么到位,听的人常常如痴如醉、意犹未尽,久久不忍离去。每晚,到最后父亲说的最后一句就是:“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那声音,我今夜想来仍清晰依然。
我永远都忘不了十年前的秋天!永远都忘不了!
那是深秋里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我的父亲不幸触电身亡,临终没人在他身旁,没人能听到他的一句遗言,秋风吹痛了我的心,秋雨淋湿了我的心情,透心的凉啊!
泪水淹没了我……那种心痛我无语言说,无语言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阿爸,我多么希望您能在我们身边!阿爸,我多想再看您一眼!好想再看您一眼!好想!好想!阿爸,今生我已无以回报您的恩情,那就让我来生再做您的女儿,好吗?来生我一定还做你的女儿!一定!
泪眼朦胧中,父亲骑着自行车向我赶来……
泪眼朦胧中,父亲穿着蓝色中山装向我走来……
就让今夜的秋风带走我的泪,就让今夜的秋风带走我的思念……
阿爸,我想念您!阿爸,我想念您!
阿爸,您不曾离去!阿爸,您不曾离去!您的血液在我身上流淌,您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
恍惚间,我又听见我阿爸的声音:“一只黑老牛、一只黄老牛、一只白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