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柱山回来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但却一直笔辍,总以为文学是那些学富五车、博通古今的文化人专有的事,是阳春白雪的高雅之事,像我这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早晚小耕,充其量只能入下里巴人之流吧,直到有一天我拜读了作者子陈的文集,才发现原来文字是可以写的这么美的,一下子美了我的眼睛、美了我的心灵。他洞察世事如匕首可直插要害、抒情达意如溪水柔且弥坚,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情写景,总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寻找到一
隅清弘,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决定“我手写我心”,将沉积已久的一段情感迸发。
我对于天柱山的了解,源于余秋雨先生的一篇《寂寞的天柱山》,在文中余先生引经据典掉书袋一般的列举了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甚至汉武帝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旨在渲染天柱山的文化底蕴。我与余先生登山的寂寞不同,去年有幸参加了全煤的一次摄影展,随行的四十多人浩浩荡荡,就看那一身的行头,长枪短炮的也堪称专业了。与随行的几个人商量后,不能走马观花的白花门票钱,决定放弃索道,徒步上山,也亲身体会一下余先生笔下那种寂寞的感觉。
我不能说天柱山不美,我们来之前的夜里下了一场雨,很难得的目睹了云海奇观。云在脚下翻滚,目所能及的地方若隐若现的奇峰,置身其间有如腾云驾雾、物我两忘。临渊振臂高呼,就算是声嘶力竭也不会有人在意你的存在。拾阶而上,我还是竭尽所能的登上了人所能及的最高峰,除了云海之外,天柱晴雪、天池等地方留给我的只是一片碎沙石、巴掌大小的一碗水而已,在导游的嘴里就演化成了七仙女在此出浴的美丽传说,我终于明白,天柱山令我神往的并不是千沟万壑、鬼斧神工的奇瑰景观,而是后人有意附着于并不算漂亮所谓的景点背后,那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中国人太喜欢故事了,一则嫦娥飞天的故事让所有龙的传入追逐了几千年,终使梦成真,一则愚公移山的故事终使天堑变通途……相对于天柱山后人有意附着的故事来说,北京的故事并不是人所能附着得了的,任凭导游口若悬河的讲着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蹊跷玄学,总是与历史古都多年的文化积淀格格不入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他们在为游客设下一个又一个导购的陷阱而已,巧舌如簧的为了赚取一点点蝇头小利,置历史古都的名节于不顾,所到之处都会给每一个游客发放一个号牌,然后带进一间封闭的小屋里,促销人员更是眉飞色舞的使出浑身解数,讲解着所卖产品可以增运避灾等等之类的话,无一觊觎的不是游客的囊中之物,难逃坑蒙拐骗之嫌。
沉寂一年的情感迸发后,并未感觉到一丝的轻松,枕着祖先四大发明的荣耀,一次次在博物馆里看着从坟墓里扒出来的先人留下的文物,享受文明古国历史带来的自炫时,殊不知历史的车轮却渐行渐远,美国没有啥可以赖以炫耀的光辉历史,却搭载着科学技术的快列,使在世界历史的最前沿,纵观中华五千年,如果四大发明者如今还健在的话,总也该获得一个若贝尔奖了吧!历史荣耀一个民族,故事美了一处环境,只有善于取舍,勇于扬弃,才能实现和谐之美,愿天下之景皆如天柱山一样,美于故事、美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