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一辈子的书,站了一辈子的课堂,对各种孩子的读书状态体会颇深。在我国的现阶段,一个孩子六岁就步入课堂,接受知识的教育,在学校一天天的长大,读书成了孩子每天不离的常伴,甚至至老,也不曾间断过。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善于读书,勤于读书,以书为乐,最终成了饱学之士,著书等身的学者大师,思想精神境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了社会的精英;有的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缺少勤奋和毅力,在教室里如坐针毡,倍受煎熬,最后有了家人不愿看到的结果,一事无成,手不能写,口不能说,知识贫乏,处于了社会最低层,更有甚者,误入歧途,灰暗的人生,后悔莫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利禄的价值追求,有它偏激的一面,但读书确实可以到达改变人的素质的目的也不可否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读书可以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读书的这一功能更不可轻视。正如北大的一位校长所说的那样:物质财富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财富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的帮你擦去脸上肤浅和无知。书便宜,但并不意味着知识的廉价。虽然读书不一定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你锦绣前程,但它能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度,嬉闹有分寸。读书和赚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前者让人不惑,后者让人有尊严。可见,人的一生,读不读书大不一样;人的一生,读不读书天壤之别。
教育孩子一定要谨记于心,笃之于行。读书从来都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说,你若是站稳了,就是精品的人生,你要是倒下了,就是浑沌的一世;你若是成功了,就是神话一曲,你若是懈怠了,就是笑话一个。伟人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300万字的《资治通鉴》一生读了17遍。成就了一番伟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云:“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项羽不读书,是出了名的。
项羽从小跟着叔叔项梁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项梁给项羽请来了老师。可是没几天,项羽就把老师赶跑了,他还自以为很有道理:读书的目的,不过就是为了能记个姓名,我现在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西楚霸王项羽不好好读书,最后断送了江山,乌江自刎。与他不读书不认真读书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你只要有一口气,那就要拼到底,“学不可以已。”书香人生,笔墨丹青。在读书中改变自己。在读书中使自己的人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