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远去。
然而,历史并没有消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或留下愚昧的残骸,或留下文明的碎片,诠释着历史的存在和发展,警醒着社会的衍变和更新。
都说流水无痕,岁月却常常用一种平和的,甚至是意兴阑珊的笔触书写指缝间渐渐淡去的流年。
对于一个喜欢历史的人,会钟爱一切带着古典意味的东西。在羊角水堡,我所说的历史,是指岁月在这里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痕迹。大到这一群的建筑,小到这建筑上的一个小小构建。在这里,所有的景物在缓慢中后退,仿佛是一部慢慢回放的老电影,那些依次出场、退场的人和物的片段,在岁月的印痕里如水印般的逐渐清晰、明朗,从此,那些被淡忘在流年里的岁月过往,就被一个模式固定了下来。
在羊角水堡的这些明清时代建筑群里,山形地势、风水古宅、碉楼、围墙最能体现其建筑艺术精华和当地百余年来的人文事故。作为闽、粤、赣三省交界的要冲之地,客家与少数民族的融居,孕育、发展并衍生出这座百年沧桑的古堡内部结构和格局,充分体现了当时渴望安居乐业的思想观念。
据《赣州府志》记载:“羊角水堡在会昌之南,南通惠之龙川,湘之程乡、饶平,东连汀之武平、永定,乃数邑之交冲,面赣之门户也。”,是控制通往闽粤水陆通道的咽喉要地。明代,由于闽粤流寇对江西边民和过往商人不断进行掠杀,官府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在羊角村设提备所,驻军防守;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始修城建羊角水堡,古堡周围3000尺,高13尺,有垛口564个;城开三门,东“通湘门”、南“向明门”、西“镇远门”,各城门均建有城楼。然此不仅为攻防要冲,且为经商要道,古时会昌及赣南诸县的油、米、豆、烟叶等均经筠门岭镇再销往江西各地,而位于筠门岭镇东南部、湘水西北岸的羊角村便成为古代水运的经商要道。由此可见,羊角水堡是闽粤赣客家地区一座集防御、商贸、民居等为一体的典型客家城堡。
徜徉在羊角水堡里,你时常会有一种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的感觉,一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在一种古旧气息包绕的氛围里,让情绪陷入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而不能自拔。在我第一次遭遇这一群古建筑群落的时候,脑海里首先跳出的是两个字:“沧桑”。或许是喜爱古建的缘故,对那些远古的、陈旧的物件,常常会让我陷入进一种怀旧的氛围并勾起对流年岁月的追忆。而面对古堡内朴实的民居,则沉湎于另一种情绪中,若用“温存”二字来形容,是恰到好处的。
在堡内纵横交错的巷陌里行进,触摸那些历史留下的痕迹,会让人发出思索的疑问,这布满沧桑的小径,什么是它的载体,是时间吗?那些已然远去的岁月,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它,我无从得知。我想,那些曾经在小巷里踱出的步子,应该是不疾不徐的,步履轻轻的,就像此时我的脚步声,回响在小巷身后长长的光阴中,回响在四周的墙壁上……这种悠长的宁静,可以把我身上的燥气一点点的退去。
洗去岁月的包浆,穿梭在理想与现实中,这些古建筑经过年久日深的时光濡染与渗透,在浓缩的一寸寸光影里,一些破损的未被人工休整的遗址里的荒凉,沧桑和遁世的悠远,暴露在光阴里一望无遗的坦然,以及衔接着历史内涵的外在断裂的决然,自然并能够接收到远古信息的空气,会令人有一份说不出的舒适和安宁。用眼角的余光轻轻摩挲视线里的一砖一瓦,会让你触及灵魂最深处的柔软和幽古的恬静,听任岁月悠悠,芳草斜阳。
天暗了下来,看那光影一寸寸在视线里挪移,离开,却不敢回头。或许在某一天的某一个角落里,会让人忽然惊觉时光的遥远。这便是羊角水堡给予我的,于是不再奢望其它,岁月安好,这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