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者,亦谓历山。传舜耕于历山,又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佛教盛行,刻佛像于石壁千数,故又曰千佛山。
北门而入,皆尽罗汉石像,虽形各殊,其道一也。此山北低而南高,向南而望,卧佛俨然而立。余观之,即生庄严敬畏之心。由此数百步,所谓文昌阁者,以司文布教名之也,己酉年重修且立碑于此。其旁弥勒胜苑之景,大肚笑口以警世人之昧也。正值春日,梨花淡白以托青山。距此二三里,有兴国禅寺坐落山之正中,院中香火旺盛,觉世俗之烦恼,来此皆为空。寺中亦有山洞,然进者甚少,夜黑风寒,遂止而返。寺上数十步,有历山飞瀑刻于山崖之上,其地平旷,可观城下之景。山中之景虽可一览城下,然则未若顶峰之阔然。仰观星辰,大有洞察宇宙之机;俯视庙宇,即生悲悯苍生之感。
余则思之,古人所谓格物致知,皆在尊德性而道问学。然人之在世,工夫之修养亦有所差,德行亦有山中山顶之分。其学识不一,遂生异也。然山顶之光景,常人亦可见之,皆在于己。圣人言:“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登山者,皆尽己之力,步步登高,终至顶也;自修者,皆为己之用,日日用功,终成圣也。此余之所得也。
癸卯岁二月初六,与友人王永浩夜登千佛山顶,俯视城下之景,是觉天地之广,而感吾身之渺。归途意犹未尽,遂笔文章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