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开外,一对浓浓的眉毛,一双锋利的眼睛炯炯有神,高挺的鼻梁,一对大小刚好的嘴唇,一头微白的头发,可惜就是身高矮了点。
他是学生心灵大厦的建筑师,是引路人,辛勤的园丁,更是一个我们一生dou要敬重、珍惜和难忘的老师。
每天早上,下午来到校园,总会看到她那矮瘦的身影,弯腰捡着垃圾,黄昏时路过学校外边的这条马路,也总会看到他在路边烧垃圾。
一个夏日中午,暴雨倾盆,学校由于排水沟堵塞,校门成了“污水池”,小学生们都得走过一段有膝盖深、二十几米宽的“污水池”,才能进入校内。当时,所有老师都在办公室里抱怨天气,只有他和中学力气大、个头大的学生去背幼小的学生过“污水池”,他还淋着雨掏排水沟……
他每天批改作业到深夜,每次作业批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多是励志的内容。作文、作业批不完不吃饭。他说:“不好意思吃,对不起那两碗饭。”
“走自己的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句话是他教育我们经常用的一句话。他讲课十分有趣,能把枯燥的语法系统讲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上课累了,他还会教我们唱唱歌,放松一下,他教会了我们十几首经典歌曲。令学生头疼的阅读,经他一点,分分钟就搞定了,他用半生的教学经验,编了“文体阅读表格”,学生一人一本,非常实用。
一些同学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而辍学,他总会拿出他的工资为那些同学交学费,我们曾问过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有能力时,给儿女一点阳光雨露,他们就灿烂了。”不仅是本班的学生,其他年级的学生也会资助,他还花钱买石子铺平学校外面公路上的坑洼。自己生活简朴,常吃些蔬菜瓜果,他还调侃道:“吃大鱼大肉会患上‘三高’,多不划算。”
他一有空闲的时间,总会提着扫把扫扫地,四处捡捡垃圾,我明白了,他是用劳动来锻炼身体。他和我们的关系融洽得像亲人一样,他跟我们开一些幽默的玩笑,我们也会逗他,但最后却没有“斗”过他的嘴,他的嘴就像枪,舌就像剑,“刺”得我们无言以对,我们只好“甘拜下风”。
因此我们在背后给他取了一些绰号:如“神经病”,“矮老头”,“疯疯道人”,“垃圾老师”……
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记得有一次,他从走廊往班上走,一个男生喊:“精神老师来了!”喧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他走进来道:“谁是精神老师?”问得全班都笑了,他是明知故问,还一点不生气,他给我们解释了,“神经”和“精神”的不同含义,他得意地说:“有绰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是学生对老师的褒奖。”
他常教育我们:“流自己的血,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他希望我们勤奋而有志向。
他教六、七、八、九、四个班的语文,上课从不看教案,只凭一只粉笔和一张嘴,他教我们写文章、写古体诗的方法,把学生优秀的诗篇,文章都展出来让全体师生品赏,并辅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我在2018年参加缅北华文作文竞赛中获得银奖,这是他心血的结晶,我从连一个句子都写不通的写作水平,到写几百个字,再进步到写几千字的写作水平,都是他教育的成绩。他教的学生语文水平都在提升,获得中缅两国教育机构的认可,学生家长父老乡亲的赞赏。
他还抽出空闲时间为我们寨子写了跨越半个多世纪、十几万字的经济、教育、文化发展史,即将面世。如:《如蛮稳几民族华文佛经学校的建成发展史》《蛮稳几华文会馆建成记》等“六记”。
他每个星期天上午都给学生补课,不取分文。
看着那些体面光鲜的人,谁又会在意他到底付出了多少,才得到了如今的成绩?他珍惜分秒时光,跑在时间的前面。
我又经过了他的窗口,在微弱的灯光下,他还在批改作业,我鼻子一酸,赶忙小跑离开,怕打扰了他的工作。
他是用命在拼!
他常说:“儒家文化认为德比才重要,无才可以学而至之,无德恐怕难以立足于人世。”
是啊,论师德,当数学校最优良,论师才,也是第一,他堪称亦师亦父,他是教育的良心,师生的楷模。
对了,忘了介绍,他经历十分丰富。教师、记者、编辑、公务员都做过,1978年考上的大学生,最后又干上了老本行,来自中国昆明,是我校外聘的老师。
我知道他期盼桃李满天下,他追求:“愿乘东风去讯,望借闪电回音”的人生目标,他今天发射出的“讯”,明朝一定会有“闪电”回音,不负他今日的勤奋。
荀子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从他的言传身教中,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感化身边的人。
我深刻的理解了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的蕴味。
以一幅他作的对联来结束本文:
血汗浇灌今朝甘霖涧禾苗,
杏坛耕耘翌日春华缀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