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掸尘贴对联,照例要打扫一下书柜,看到一本旧书,颇眼熟,随翻了几页,看到一篇弘一大师谈“改过自新”,新年“十法”完善人格,颇为惊奇。停下活,细细阅读起来。
许多年前的新春佳节,众生与弘一大师会面,听他讲新年之万象更新。弘一大师说:今值旧历新年,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著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乃是改过自新也,并从“学”、“省”、“改”层面提出如何加强自性修养。
忽觉眼前一亮。
在世俗眼里,改过自新多有贬义,不思己过是常人的认知,同时,认为犯错才须言改,不犯错何改之有?况且迎新之际,欢天喜地,改过从何说起?
听大师一言,不觉惊心。
以众生视线而论,辞旧迎新,恭贺新春,着新衣,换楹联,道祝福,抑或表彰、相聚、走访、交流,人之常情,亦无过错,然而,新旧交替,往往独缺一份大师对新年之新的思考。
改过,让新年进升到一个高度。
弘一大师改过之意,乃是起心动念,善恶分明,一日三省,时时发现,刻刻改正,终究悟道近圣,他从修心养性说起。然而,作为世俗中人,又何尝不要知过、明过、析过、思过、改过,这一份思索,却是我等庆贺新年时,不曾悟明的。
新年之新,不仅在季节之新,万物生发的面貌之新,也不仅是一年之初之新,更应是明短板,知得失,痛加改进之后,呈现出来的生机与面貌。倘若年已入新,人仍旧人,虽著新衣换门楣,口贺新词,又何能真正称之为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先贤,也常自省。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过往岁月中,不论工作、事业、为人,大到组织,小到个人,皆存过错,只是有心人主动去发现,有人却为障所惑,并无认知。
过错明明白白,如果在一个新的起点,不知又不明,更遑论去改,如此一来,新年自得其乐,实在有点自欺欺人,更无法应对未来新的挑战。岁月同样流失,有人自觉自省,不断完善上进,更多的人恐怕人只落得个新年的名头与喜气,实则没有丝毫的长进,这恐怕正是弘一大师语出惊人的原因。
闻过则喜,知过即改,唯恐不彻底,是古代先贤推崇的美德。论语.宪问篇第26章,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担心不能减少过错,唯恐美德不能加被其身,是古代先贤修身自进的大美之处。
知过改过是向内自省,是自求的结果。常人易犯的一是不知,二是无改。因为知过者需要有更高的认知,更高的眼光和格局,不为己见所囿;改过者,要有宽广的胸怀,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这说来易,做起来难,因为知过是拿放大镜证实自己的不足,改过是将自己的痈疽割去,忍痛否定自己,而不给任何理由。知过,改善,精进,不沉溺,不麻木,保持清醒,才能做到年新人新,有可能成为上善之人。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
改过自新所以语出惊心,是弘一大师多年修持的证悟。虽说的信佛之人,其实也警醒我们,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保持对自己心性的修养,才能不断向完善的自性靠近。
改过自新,本质上是更好地行进。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了人类29个文明兴衰可能性得出的结论。他说:一个文明怎么能够延续几百年、上千年?“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必须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方能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
改过自新,就是精神上的否定和重生。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已去,人的思维、认知依然故旧,我们能真正做一个新人么?
弘一大师洞悉精义:改正既往过错、问题、不足,自然获得真正的进步。进一步说,只有改自新,才能更好应对生命路途上的种种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