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看,快看看我画的牛。”儿子放下画笔,迫不及待的喊道。我看的欣喜不已,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牛的形象。画上的牛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甚是可爱,高大的身影,尖尖的的犄角很是威武。
看到这幅画,我忽然想起我的童年一个一个有关牛的故事,不由自主的把这些故事讲给了儿子听。
时光一晃回到三十年前,我还是儿子这么大的一个小姑娘,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和牛打交道,我们一放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给牛打草。回到家,看牛美美的吃着自己弄回来的草料,也想着要会画画就好了,我就把它画下来。只可惜,画画对三十年前的儿童来说,基本是个空白。
偶尔农忙时节,牛用来犁地,用来拉车,它是家里不能少的帮手,在大人忙着农作物,自己便困的睡在田间地头,经常是牛载着我和我熟睡的梦回家。
这个时候,想起这些好像一副美妙的水墨画,画中的静怡,画中的和谐,画中的浓浓的情感,就像喝着当年山间的一股山泉,纯净、清爽、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村里那时候,老师没有自己的食堂。都是村里谁家有学生,轮流的安排老师到谁家吃饭。所以田间村头就多了一个话题,谁家女人精细,饭做的是多么美味,庭院收拾的多么井井有条。谁家的女人邋遢……所以请老师吃饭便是一个考验这家女人的一个事情,同样也是一个灶台庭院的女人表现的机会。
然而,轮到我家管老师吃饭的时候,母亲把房间打扫的很干净,闭上门就忙厨房。等到老师来了,父母热情的和老师打着招呼,顺手打开门的时刻,大家都惊愕了,我家那头可爱的小牛犊,安祥的卧在我们的炕上,等看到这么多人时,它没有一丝惊恐,抬起双腿,跳下炕。顺着半开的门大摇大摆的走出去了。
于是我家就有了一个牛犊上炕的笑话。好强的母亲被那头小牛犊弄得好没面子。她气恨在心,决定动手一解心头之恨时,那头可爱的牛愣是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可怜巴巴的望着母亲,好像一个做错事情的孩子。最后母亲的鞭子还是没落在它的头上。
还有一次,这个小牛犊,吃草时候,不小心把菜笼子扣在自己的头上,愣是顶着草笼子在家转悠一天,直到我们回到家才去掉它头上的笼子。还有好几次自己用蹄子掀开门,溜达了好几天正当我们以为它丢了时,它却晃晃悠悠的站在家门口。
哈哈哈……在一旁的儿子,乐的哈哈大笑。妈妈我们去看那个小牛犊吧。我说有机会妈妈带你去看。我心里想,三十年了,哪里去找那个小牛犊。
“后来呢,后来呢……”明显现实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儿子对动物的好奇,全来之书本,和电视中动物世界里的只言片语的讲解。
正值暑假,我忽然心血来潮,想带他去看看真的牛。于是,我带他去了那个山村,然而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乡村的楼房,水泥路面,田间收割的机器。让我感觉好陌生。找了半天就是没找到牛的影子。牛不耕田了,所以也没人养牛了。牛和农户分家了。我不甘心就这么回去,经过在三打听才知道村外好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个牛场。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牛场,儿子看着一个个被圏起来,萎靡不振的牛时,儿子有点失望,他说到妈妈,牛不应该是这样的,牛应该会在草地上打架,会在田里耕田,会淘气吗,……怎么这里的牛好像一个个傻子。当然儿子的语言有限,不能表达的更精确。我却明白了他渴望什么。
画牛的儿子,怎么也走不到牛的感情世界,怎么也想到不当年我躺在牛背上睡觉的甜蜜……怎么也理解不了田间地头,牛和人和山和水组成的山水画。以及牛拼搏,牛的勤劳,牛和人在田间地头的相濡以沫的生活。
我忽然感觉很失落,我很后悔让儿子看到这一切。我不知道,他下一次画牛的时候,会画成什么样子。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遗失了多少。
我们祖辈留下的文化,我们的后人怎么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