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早已是家喻户晓。)在当今世界,效率最为人们所看重,一切(事物)讲的都是速度。速食,速背,速记等词俨然已成为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可是,速食真的安全吗?速背速学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东西,肯定没有慢工出细活来得实在。读了英国、俄罗斯和我国的关于“慢”的谚语,肯定会给我们许多感悟和联想。(逆向入题,先“破”后“立”,是个“凤头”。)
曾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蝴蝶必定要经过在蛹中的痛苦挣扎,方能破茧而出。有个小男孩捡到了一个蛹并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当蛹上出现裂痕时小男孩帮忙把它剪开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以为小虫子能够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可谁知出现的是臃肿的身子和干瘪的翅膀,根本不能使它飞翔。它注定飞不起来了,注定终生与爬虫为伍,无法在天空展翅飞翔,触及洁白的云朵。大自然的规律终究不可违背,蝶只能经过在蛹中的磨难才能使自己的翅膀强壮起来,最后才能破茧而出,小男孩的善意一剪,反而害它失去了一生。(叙议结合,文笔生动。若能换个新鲜点的事例,比如日常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教训、慢工出效益的美谈,表达的效果或许还会更好些。)
我们的学习不也如此吗?强调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特别是语文,英语这些姓“文”的学科,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都成了应试教育这架“大机器”中的一个个“零部件”,被动地运转着。在听课时(自应)抓住重点,在做作业时(也自当)讲求方法与技巧,追求速度(也无可厚非),(但一味贪多求快,囫囵吞枣而不愿稍加咀嚼回味,那么,即便是)追求所谓的高分(之目的也是难以达到的)。我们整日埋头苦读,在茫茫题海中迷失了自我,忘了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速成班、竞赛辅导班打出的广告,内容大同小异,大概都是让您的孩子在一个月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什么样什么样的水平。看到这些事,我不禁莞尔,如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的话,就不会在这些小街小巷里打广告了。学习这种事情急不得。每天理解一点,积累一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会有长足的进步。(这段由物及人,针砭时弊,进而阐明己见,笔端自然流露情感。第4句表述尚嫌粗糙,还需琢磨一二。)
马克思坚持读书,在伦敦那家图书馆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蒲松龄为完成《聊斋志异》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之余积累素材,据说还曾经在驿道边摆茶摊采风,这些名人的生活经历都告诉我们,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而需要坚持与不懈的努力,这也许便是“慢工出细活”的奥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