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谋生亦谋爱。”教育又何尝不是一场修行呢?不同的是,这条教育之路虽漫长却并不孤独,幸得学生相伴,幸得书本相伴。我们通过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美德,同时也在教育中不断完善自己,如同程翔老师在这本书中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
这本《我的课堂作品》包括了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课文鉴赏和随笔论文四部分,我在读到程翔老师的随笔时停顿住了,反反复复又看了几遍,感触颇深。开篇便跟我们分享了他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的小插曲——作文是“抄袭”的,程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朗读了课代表的优秀作品,甚至想推荐给文学杂志,却被学生当场指出这篇作文是抄袭的,看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程老师是如何处理这场课堂突发事件的,因为我也在课堂中遇到过同样的状况,回想了一下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我并没有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训斥那位同学,依旧展示完了这篇作文,不可否认那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读完后我跟学生们一起分析了那篇文章的选材与写法,让大家学习,但绝不能照搬抄袭,这大概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法了。那么程翔老师又是如何做的呢?他想起了《悲惨世界》中的一个情节:冉阿让偷走了教堂里的两个烛台,被抓住后神父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慷慨地把烛台送给了冉阿让,从那之后冉阿让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关乎到学生的尊严,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管其他,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同学们纷纷说好,于是程老师让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说好在哪里,并借此鼓励学生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同学们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学生自然是愿意的,程老师又接着问:“那么,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怎么办?”同学们回答“非常感谢”,大家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齐声欢呼,从此班级中建立了每周一次推荐优秀文章并朗读的制度,一直坚持到毕业。程老师智慧的处理方式让课堂中不太愉快的小插曲变成了意外收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量,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再对比自己的做法,更体会到教育机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尤其是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
在随笔这部分中程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一节好课的特征,他提到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必须是现场生成的,是大众的,是深度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必须亲身参与、体验。这些话我们都不陌生,也是近几年所一直倡导的,然而在课堂中却很少能真正做到。程老师举了他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的例子,文中“我”看到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问他:“你不觉得苦吗?”战士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战士为什么要“笑一笑”?可以去掉吗?学生都回答不可以,因为“笑了笑”表达了战士们的乐观主义,程老师却并不赞同,在接下来的追问与纠错中,学生体会到战士们“笑了笑”是因为他们早在来朝鲜之前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甚至连牺牲的准备都做好了,对于这个问题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因此才能笑了笑便脱口而出。而对于“我”之后的问题“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战士“想了一下”才回答,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是因为战士没有现成的答案。程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没有现成的答案呢?”学生们不难看出是因为战士们从未想过向祖国和朝鲜提要求,他们想过吃苦,想过牺牲,却从未想过回报,在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中这种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自然也就能感受到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选择了终身学习,在教育这场漫长的修行中,修好品德,修好专业能力,尽心培育祖国未来的希望,这大概就是我们职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