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的作者、享誉世界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晚年曾感慨:“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段路而已。”是的,如果要概括法布尔的一生,我觉得,他最像是一盏灯。
他像灯一样执着。夜再沉,也阻止不了他尽情地燃烧。六岁那年,一方生机盎然的小池塘,让他迷上了自然科学。从此,他走上了探索自然的道路,从未回头。十四岁时,他困顿的家庭不得不让他离家打工,而他却用几天的工资买了本《鲁布尔诗集》,只为从中认识了解各种昆虫。二十几岁时,父亲几次经商失败,生活更加困难,可他仍夜以继日地渴求知识,连续取得了多个学位。法布尔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是在贫困与病痛中度过的,但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梦想。他倔强地在灰色的人生旅途上放出亮光来。
他也像灯一样沉默。1889年,法国学士院赠予他最高荣誉“布其•得尔蒙”奖,他沉默;1892年,比利时昆虫学会授予他荣誉会员,他沉默;1905年,法国学士院又颁给他吉尼尔奖,他仍然沉默;甚至到1910年,在他事业有成的晚年,诺贝尔奖也向他发出邀请,可他仍旧无言。对功名如此,对刻薄的质疑与嘲讽更是如此。有人嘲笑他愚不可及为虫子立传,有人批评他的著作随意浅薄,他却从未卷入这些毫无意义的纷争。他只是默默地居于一隅,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自然,用自己的内心感悟自然,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自然。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昆虫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看重。我想,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知音。
他更是像灯一样无私。“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也坚持着燃烧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后半生是在荒石园度过的。整日身处于满地瓦砾碎石与满眼荒凉破败中,他心甘情愿;他不稳定的写作收入让原本贫苦的生活更加恶劣,可他毫无怨言。他的一生追求的,从不是个人的幸福与快乐,而是整个科学探索的进步与永恒的真理。为此他愿意奉献一生。到1909年,也就是生命的最后五年,他仍在工作。1910年,他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款,他竟将大部分退回,剩下的全部捐给穷人。这是一颗多么高尚与纯洁的心灵啊!
现在,漫步在灯火灿烂的迷人夜晚,我常想起法布尔。在凉爽的夏夜里,总是在脑海中浮现出萤火虫伴月色舞动的神奇画面。法布尔在《昆虫记》里这样赞叹萤火虫:“萤火虫自生下来之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其实,这何尝不是在写他自己!在人生中,在科学界,他一直努力地、默默地、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照亮了前方的路。他捧着这盏心灵的明灯,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去突破,去探索,去奉献……
在我心中,法布尔永远是伟大的,而这盏灯也永远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