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是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说。
少年时代的他,在同龄人还不知为何读书时,他却已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只因他目睹了租界繁华之下的不堪和中国人的软弱,深刻地体会到何为“中华不振”。从那时起,少年眼中迸发出坚定的光芒。
1921年,在法国学习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从那时起,他有了一个全新的信仰——共产主义。当然,他更坚定了最初的理想——振兴中华!身在国外的他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积极负责各种宣传工作,他开始走上了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为数不多的创建人之一。邓小平曾说:“在法国,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
1934年,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上,他从主观上做了检讨,他的自我批评与博古等人不愿认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有利于争取到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也为他后来撤销自己的职务,举荐毛泽东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后,杨尚昆指出:“他不计个人得失,以他的地位和声望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全力推荐具有革命党胆略和卓越军事才能的毛泽东同志参与领导中央红军今后的行为。这对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啊,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从不在乎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他在乎的,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以及他深爱的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忙于外交,并在国防、文化、体育等各领域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3年,他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前,美国极力地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并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企图实施暗杀计划。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种种卑劣行径,他改变了原计划,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促使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同时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正是因为他的睿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才使得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让中国转危为安,成功地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更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76年1月8日,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在这天,他因病逝世。星空中又一颗璀璨的星星划过茫茫天际,消失了……
他,从一个满腔热血的少年,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有一颗赤子之心。”这一路上,他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党,为民族,为国家,谱写着大爱之歌,流芳百世。
他,是一颗璀璨的巨星,是一面不朽的旗帜!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好总理——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