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以一种寓言方式,道出了大自然的怪诞。航船沉碎在无轨迹的海水里,死亡正在外面活动;而孩子们却游戏在无边无际的世界的海边,叫着,跳着。生命和死亡同时裸露,这是大自然的双重性,在死亡的蛮荒背景下跳跃着的生命,极其美丽。
寓言中的生存与死亡都是生命的真实过程,如果说死亡是造物主塑造人类的缺憾,那么不如想一想正是如此,生存的鲜活才分外令我们景仰。更何况,死亡才是真实的大背景呢。
喜欢玉,有瑕点的玉。所有的无暇都是一致的百分之百的纯洁透明,却没有两点完全相同的瑕疵:或艳如一点朱红痣,或秀如两弯柳叶眉。玩味起来,反而令人欣然自喜。凭什么说有斑点的玉不好呢?能将瑕疵如此坦然美丽地呈现也不多吧?
天残地缺,是因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纳下修地补天的余痕。或许吧,女娲娘娘的五色补天石塑就的繁星点点,比起无际孤独的的夜幕,就显得灵动几分。天的不完整是一种缺憾,补上的五彩石也算是一种缺憾,缺憾的勾勒,突现的是真实的美丽。
缺憾中的缺憾,那一颗“无才补天”的顽石,不也在繁华沉浮的红楼中演绎了一幕“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红楼中的梦让人沉湎,让人思索,因为繁华褪去,梦还未醒。曹先生留下的未完成的《红楼梦》,正如断臂的维纳斯,那是缺憾却也是经典,给人无限神往的空间,永远飘渺在云端。
真实的意味犹如地心炙热奔腾的岩浆,如果地壳完美得没有一丝缺口,真实便永不会突现,因为有高低错落的排布,我们才有幸看到喷发的岩浆。
一个“坏孩子”的可爱之处,不正是因为在他撒娇、耍赖、蛮不讲理以外,还有着一份孩童近乎神明的纯洁真诚吗?我们每个人对自身的接纳和宽容,应该也是看准了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吧!“人无完人”,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缺憾,自是一种坦然的不遮不掩的亮丽。
完美依存于缺憾,孤独的美丽是一种索然无味的苍白,所以,在这个完美难求的世界,我要有瑕的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