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上苍赐给人类的珍物,自古无论贫富贵贱,人们都在享用它。北京人喝大碗茶,一边大口喝茶,一边侃大山——粗纩;杭州人品龙井,看杯中翠叶碧水,观察多变的叶姿——诗意;而厦门人啜乌龙,手持紫砂杯,小饮细品——自在。
闽南人喝茶,用拳头大的紫砂壶,放入半满的铁观音,用沸水冲泡,洗茶之后,再续水冲泡,倒入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杯中。喝茶的人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只要是地道的闽南人家,家里总是会备有茶具。但凡有客上门,主人家便会拿出上好的茶叶。好友相聚,看着小茶炉上湖中的水一点点地沸腾,用这水冲一壶茶,泡上小小的一杯。这可不是主人家吝啬,小小一杯茶,虽不能止渴,却也能生津,不像大碗茶和平时喝的绿茶,厦门人喝茶讲究少而巧。这就是厦门人的细致,做事不求多但求好,点点滴滴却尽了心思,无时无刻无可都可感到厦门人的真诚,厦门的温馨。厦门人待友,就如茶一般,甘美,纯净。“有朋自远方来,对啜清茶,不亦乐乎!”朋友不在多,知心的一两个就够。这也多多少少是茶教给厦门人的。没有酒的浓烈,却也醉人。就如朋友,不必甘醴,清清淡淡,不亦快哉。送客时,主人也总会用地道的厦门话说道:“有闲搁来泡茶哦!”简简单单的话语,却朴实得贴心。
厦门人无茶不成饮。每天早上,烧一壶热水,冲壶滚烫的铁观音,细呷细品,只觉通身舒畅,一天都精神百倍;到了午后,饭后细酌一杯,洗去了肠胃的油腻,闲适;到了傍晚,再饮上一杯,褪去了一天的疲倦,好不自在。
老厦门人,除了喝茶闲谈,还喜欢一边品茶,一边听“讲古”。厦门的“讲古”,形式不同于北方的评弹,也不像扬州、苏州、福州的评书。“讲古仙”没有借助任何道具,只手里拿一本书,有的还拿把折扇或蒲扇;但是少不了茶桌仔,放着茶具,泡壶茶,讲渴时泯口茶。经验丰富的“讲古仙”,什么都不带,单凭口若悬河的生动语汇,滔滔不绝。富有表情的面部,和形象的动作,绘影绘色地“讲古”,引人入胜。随意的几块木凳,几块“茶桌仔”,听“讲古”的人,手持着小杯,那流传已久的故事加上茶的韵味,还有一份闲适的心情,不失为最美的享受。这就是厦门人的生活。
中国人都喜茶,而闽南人嗜茶。无怪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需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而厦门人就注定了可以受用这茶带来的清福。厦门与“茶乡”安溪比邻,自然占了地利。可更主要的是厦门人有喝茶的工夫,更有品茶的感觉。虽然厦门市经济特区,可让人感到的不是喧嚣,而是休闲,惬意。厦门人总可以从百忙中挤出一点儿功夫,泡壶好茶,极目远眺,,任由茶香将自己包围,茶味将自己融化,每一寸肌肤都被熏染。厦门人信奉:“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是茶,给了厦门人一颗平凡的享受之心,品杯茶,自娱自乐,不失为一种美的消遣。不仅是生活态度,厦门人的性格也多多少少受到茶的影响。细看那小小一杯茶汤,青中带点儿土黄,一点儿也不起眼,可喝下去却才知不一般。就如厦门人,平凡,不彰显自己,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真”。
一杯清茶,洗净了心灵的尘埃,烘托了人生的惬意。如果没有茶,厦门不会美得那么自然、温馨。历史的变更,孕育了闽南的茶文化,而那深远的茶文化,更孕育了厦门人。品茶,品到的是甘醇,回味的是韵致。茶意香浓——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