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有幸去别人家做客,见识到了不一样的风情。
那是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爸爸不在,只有一个妈妈,三个女儿。打着给小女儿补课的幌子,厚着脸在他们家住了两天,因为那时我害怕,更害怕一个人居住。于是乎重新了解了一下这西域文化。
外面冷若冰窟窿,里面小火炉烧着,是这里每一户家庭的现状。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温度,他们家的盆栽依旧绿意盎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株仙人掌,长长的搭在盆沿,挂在旁边。,我一直担心睡觉时会不会碰到它。看这形状,如果碰到,我会以为这是一条蛇呢。这里家庭不论贫富,都有种花养草的习惯。夏秋时候门口堆满了花盆,这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
吃饭烧的是煤,用的是火炉,做的是床。当液化气走进千家万户时,这里依然是煤的天下。烧煤一来可以取暖,二来可以做饭。吐鲁番夏天极热,冬天太冷。小火炉一半在地下连接着炕,给整个房间供暖。上边坐锅,可以煮饭。他们吃饭都在床上。起床名为坐床。一家人,一块儿步,一张矮桌子便开饭了。此处极少板凳,为了入乡随俗,我也坐在旁边,真是享受不来。
他们家也是学习氛围浓厚,平常所见。大女儿在学英语,二女儿在练字,小女儿在写寒假作业。只有我在一旁闲看着。我印象中汉族孩子。便是一放假只知玩乐,哪有去学习的。他们对汉族文化很憧憬,都渴望在未来当一名语文老师。只是限于当时。不过他们汉语水平着实不太好。人贵在努力终有所成。
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当有割礼和婚礼这样的盛会,我们便有机会一睹他们的风采。男女老少齐上阵,在音乐的笼罩下一股热情热闹的氛围,不觉而生。凡我所见他们,没有人想错失这样跳舞的机会。大人在尽情跳舞,小孩儿在练习模仿,只有我在一旁目瞪口呆。时至今日,我仍不忘那次受邀去参加一次割礼,在音乐的喧闹中,不断有人被推向中央,又很快跑下,我在一位维吾尔族大叔的热情邀请下,来到舞厅的边缘,装模作样,不过终感觉不太合适,而羞愧的回到自己的位置。
人间沧桑难别离,日月星辰总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