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美文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伤感故事人生故事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个性签名
作文大全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不了的火笼情结

发表时间:2023-06-26  热度:

转眼节过小寒,时临年关。走在省城的大街小巷,逼人的冷气不由分说地侵入到游子的身心,脑海中总盘旋着“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的诗句情景。自然而然地想起缙云老家的火笼情结。记忆中,有火笼的地方,便生长着不灭的温暖。那火笼不灭的温暖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丝丝阵阵的乡愁情愫。

小时候,一件便裤两件破对襟“綁身”过冬。火笼就是家人唯一的取暖用具,也是每个人满怀依托的“棉袄”。家乡,家家户户都有大、中、小号若干个火笼以备寒冬之用。冬天的清晨,虽然“锅孔窝”里的火烧得旺旺的,但除了过年炊糕、节日做豆腐“赶火头”烧“柴爿”以外,平常都是烧青柴“顺头柴”或“龙衣壳”。人多火笼多的家庭,还经常火不够彻。坐在锅灶前“烧锅”的小姑娘只能偶尔将一些“山茶壳”或“乌桕壳”大把大把添加进去以增多炭火。一边烧,一边用火锹把火炭一锹一锹地填进火笼钵子里,再在上面盖一层炉灰,一个热乎乎的火笼便递到了老人和孩子的手上。老人们接过来,用随身穿着的布腰裙一把罩住了火笼,将寒气挡在外面,火笼里的火炭基本能烘上半天。但也有不少人因“龙衣壳火”很快燃尽,需要“生炭”,就刨开火笼表面炉灰,在瓦钵上藏一捧“炭煤末”,再盖上“热火灰”,炭火便又重新热乎起来。手冷了,把手伸进围裙里暖手;脚冷了,把脚搁在火笼上烘脚。很多老年人应夜里棉被破烂单薄,只得将火笼烘在被窝里过夜御寒。

小孩子还经常把豆子、花生、红薯干等用一个铁壳子或“洋铁盏”装了,放在火笼里煨。不多会,香喷喷的气味就弥漫了整个间沿和道坛。把食物夹了出来,呼哧呼哧地吹凉了往嘴里一丢,真是其乐无穷。有时还将娘藏在“大镛”深处备以待客和过节用的栗子偷来,煨在火笼,不时爆炸出“嘭嘭”响声,火灰四溅祸及满头满脸,连眼睛都被蒙住……

上了小学。冬天一到,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有火笼。上课时放在脚下,烘得浑身暖融融的,写字的手也不再瑟缩。偶有大胆的,偷偷地在火笼里放几粒黄豆或玉米籽儿,那香味,飘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扇动着大家的鼻翼,惹得同学们的口水直流。随后课堂上便暗藏着几许亢奋,朗读课文的声音也随之异样地响亮了起来。大家只盼着早早下课,好寻到源头,抢几粒来饱饱口福。老师也体谅到学生们衣衫单薄而睁只眼闭只眼,少有追究责任。也许是这香味儿也勾起了老师自己童年的回忆吧!

记得又一次,我提着火笼上学,路上寒风虎啸,将我火笼的连灰连火吹得随风而舞。连忙等我找来瓦片盖上去,火笼里剩下的火星已经寥寥无几了。等到头节一下课,我就在祠堂边做木的作场里捧上一笼锯末,再在同学处解来火种。刚刚锯末起烟,铃、铃、铃的上课铃不合时宜地响起来了。我忙拎着火笼往教室里跑,一下子烟越来越大。将整个课堂搞得乌烟瘴气。没等得老师批评,我就将火笼拿到外面放在厕所边上。这一节课冻得我脚僵手僵浑身发抖。一等下课马上冲过去抢火笼,不料“火笼褂”早已烧成残荐了。

那个年代,家庭主妇在家里绣花织带、择山茶夹也不离火笼;老人们“步热头”到“烘床”也不离火笼;小学生上学读书也不离火笼;大人们抽烟、听开会…都少不了带火笼。小婴儿“烘尿片”、“丐火桶”……更少不了火笼。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改善,衣着升级日新月异,又随着暖手袋、空调等现代电子取暖产品的出现,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火笼风光不再,火笼地位渐入寂寥。但也有不少年长的父老乡亲仍然对火笼情有独钟。火笼,在寒冬的念想里,在老一代的回忆中,到底还散发着灵魂深处的温暖。

火笼,用于御寒取暖诚为一大用处。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还有更深一层的重大意义!

首先,火笼代表火种的传递,温暖的象征,家庭美满红火的写照。例如在辞旧迎新的大年三十,必须要火笼彻的满满,其余火圣火起码要传承到第二年年初一(炉膛也须有余火)。特别是嫁女儿时,缙云的风俗必须要有火笼,这对火笼不仅要成双凑对,要做得特别精细牢固。而且还要迎亲队伍离开“百步外”后,新郎官再专程回到岳父母家来领取。象征婆家、夫家同样红红火火。象征着夫妻结婚永生永世温温暖暖。

其次,火笼是一种承传千年的民间工艺。嫁女,象征女方的体面程度;用户,代表本户的品位;对篾匠而言,代表自己的手艺精湛程度。

一个圆柱形抽着“火笼褂”的竹制外壳,里面放一个大小适中的瓦钵或“洋铁钵”,加上一个铁丝拧成的圆形“火笼掩”,便凑成了一个完整的火笼。看似这小小的一只火笼,要全部完成可不简单。做火笼要选生长在阳坡的黄金坭土为主的竹园,三四年竹龄而竹节比较平整的毛竹,而且毛竹老嫩适中。削去竹皮,破成竹篾,再过剑门抽成宽度均匀的竹丝。而后用这些竹丝编织出笼状的外壳,将敲好的铁皮钵用竹条固定在笼中。这一工序需要丰富的经验,以确保钵体牢牢稳定在笼中、不颠不响。然后编上火笼壳、火笼脚、安上提环和火笼掩、刷漆……整个制作过程有20多道工序。

做火笼的工序中,最关键的是要编好火笼口,要紧密,贴合“火笼钵”,要不然火笼钵会掉下来,就不能保证质量了。有的还编制几何图案或飞禽走兽。真正质量好的火笼,一个火笼要花好几个功夫。除了极度细致活相玲珑外,还可以两人争夺“不脱褂”,整个人站上去都能轻松承受,毫不变形。

那个年代,凡是做蔑的手艺人都会做火笼。做火笼的技巧等于自己手艺的脸面名片。令人遗憾得是如今精通这项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只剩个别六七十岁手足不便力不从心的老篾匠了。特别是肯学这手艺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了。眼睁睁的让这一千年的传统技艺,宝贵的文化遗产烟消云散于无奈的历史长河之中了。要想暖烘烘的火笼再度升腾是遥远的不再之梦矣!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第三方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