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就想静下来,在书中找寻一方净土。可是,这样的时刻也屈指可数,源于生活的忙碌?源于自己的惰性?更源于我们已经习惯了低头一簇?
很怀恋高中时的午休时间,书店离学校很近。没有钱买书,就到书店去蹭书看。每天中午吃过饭,就会走进书店,选好一本中意的书籍,偷偷地退到旮旯处,贪婪的翻阅着,忘了时间忘了站立的艰辛更不会去计较管理员的白眼。那时的书任意的摆放着,想看哪本就看哪本。偷书(看)的 快乐就在这躲躲藏藏着,后来去多了,管理员见我看书也爱书,也不再多指责,而爱书这一习惯也沿袭到了生活中。
参加工作后,手中有了余钱,就会攒起来。选一个好天气,带上自己的积蓄,在书店里好好淘几本宝贝 。三毛,席慕容,汪国真的书籍就是那个时候被我一本本收集起来的。而自己也把它们当做宝贝,轻易不敢借出,是怕别人不爱惜还是怕别人不归还,也许兼而有之吧。女儿也惊讶我的藏书如此整洁,就连折过的痕迹也没有。我喜欢在书中放一枚精致的书签,看到哪就插在哪,下次看也容易找到书也不容易折坏。
可是现在的书包装太过精致,以至于我都要小心翼翼,深怕亵渎了作者的一番苦心。而书也没有以前的随意。太过包装,透明的保鲜膜把书包裹得严严实实,想要翻阅里面的内容都困难。总觉得文字的美丽,就是要展露给读者,那份油墨香能从捧起书的刹那就给人陶醉。可惜,现在没了,是我不喜欢的那种,入眼的只是书的装潢,华丽到无法品位书的实质,更别谈与作者近距离的亲密了。
也许这是时代的变迁与更新,但我还是心底认同以前那种随手可翻,有选择的买自己所喜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