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正值青春年少的人来说,如何走到生命的尽头可能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就像当初我们可能一直认为长大成人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
记得读过毕淑敏女士的一本书,里面提到要预设死亡,甚至想想自己死亡前夕的心情,但是很多人可能不会接受,面对死亡?多么遥远的一件事情,我们该如何走到生命的尽头离我们越远越好,自己怎么还要去主动思考它,这是对于自己生命的不自信?
其实不是,一个健康乐活的人还是可以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想想死亡,想想自己该如何走到生命的尽头,这其实是一个勇敢而健康的人能够想到的事情之一。
死亡,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不尽然就是我们想到的那样,我们还是正值壮年的人,就算是以人均年龄来计算的话,我们也还离那个年龄有很远的距离,但是这个社会是一个危险百发的社会,生命有多么脆弱,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人死去,但是我们觉得离我们的生命很远,但是我们还是会有时候感受到过死亡的气息,其实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有时候就是在为自己的生命寻找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很确定地告诉自己,我们会一直这样健康地活下去。
其实不妨稍微假设一下,我们下一刻就要面对结束的生命,那么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生命的意义。如果下一刻你要离开了,会有多少人是陪在你身边的,有多少人会放弃你,其实这是对于一个人生命价值的考验,很多时候,看上去,我们在人群里很是快乐,但是也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其中的真心之人又有多少,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假设之下,我们也许更可以看清楚自己得到的价值,是否会有人为了自己的逝去而真正地伤心。
直面死亡,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走到生命尽头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从无到有,再次从有到无,最终剩下的东西,或许少得可怜,来到这里时,留在身边的是亲人,离开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人,很多生命中拼了命计较过的东西,都成为了过去,在死亡面前,失去了任何价值。
所以,很多生命中的得到和失去,我们都还看不清楚,那是因为生命的某个阶段,很多东西确实是看不破,但这没有什么,我们可以找到另一种尺度,这种尺度就是死亡,或者是生命尽头的尽头,在生命的尽头,褪尽了繁华,褪尽了曾经的落寞,生命只剩下了很少的东西,很多东西褪掉了曾经的繁华,只剩下一层内里,这层内里能否经得起考验,才是生命真正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