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舒展宏阔历史画卷,彰显人道主义精神的鸿篇巨制,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它饱含作者对人类苦难的关心,对未来的信念,对美好的向往,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诗”。他就是伟大的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悲惨世界》由雨果历时30余年完成,是他创作晚期的代表作品,也是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的灿烂瑰宝。它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法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人民现实苦难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贫民冉阿让因不忍姐姐的孩子挨饿,决定去偷面包,不料因此被捕,在牢里一坐就是19年,工人芳汀受人玩弄而生下私生女儿,又为了抚养女儿而沦为娼妓;无家可归的贫民女儿珂赛特寄人篱下,受尽苦楚和折磨……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物无一不承受着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不公,他们的故事生动再现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值得一提的是,雨果并不是出自来社会底层,他成长在一个军官家庭。人道主义思想促使他用文字的力量来关怀和安慰劳苦人民,世间的一切不幸,不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雨果都称之为“苦难",并将它们因为“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但在当代的多元化社会,“苦难”已经不是一句两句能定义的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世界上总有那么多人处于苦难之中:有人为了生活奔波,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有人积极生活,却被生活打击;有人过早的踏入社会,一腔热忱消失殆尽……
每当我看到诸如此类的故事,我总是疑惑:什么是苦难?究竟什么是苦难?后来发现,生活所有的过去,总能凑出一个“苦”字。
冉阿让在历尽生活的磨难和精神的困苦,凭借卓越的勇气和现代社会的生存智慧,一度成为工业小镇的领导者,最终在精神上超越了自我。其实现实中也不乏苦尽甘来的人:为了生活奔波的人努力工作,终于获得回报;被生活打击的人一直微笑面对,终于见到彩虹;靠着一腔热忱踏入社会的人终于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冉阿让”这样的小人物,是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生动鲜活,也是他们的故事让这个世界不再平凡。
人都擅长渲染大爱大恨,要举世瞩目的,要璀璨绚丽的,到最后我分不清他们是在写爱,是在写一个故事,还是在强迫自己写一出大喜大悲。雨果笔下的故事却截然不同,他是在诉说,诉说一个遥远的故事。他用温柔的笔触将一个平凡的小世界娓娓道来,像夏夜的星空辽远、宁静,在不知不觉间就让我泪眼婆娑。看他的故事,我能想起别人,也能想起自己,达到一种类似于“共鸣”的境界,这种“共鸣”有情感上的,有思想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这就是“小人物”的魅力。
故事结束了,但时代还在继续。我希望这些故事永不落幕。
“他活着,尽管命运多舛;
他安息,只因天使离去。
生来死去,那是大自然的秩序,
犹如昼去夜来,白日西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