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读书之人惟书是知,始终色不变、目不瞬。此境界无可比拟!
遨游于茫茫书海,始终被深深地感动着。
我爱读莎士比亚和泰戈尔,更爱三毛和张爱玲。我爱随着曹雪芹去为“金陵十二钗”万艳同悲而扼腕叹息。
读着三毛的《惑》,想起自己曾在舞勺之年,为三毛中学时候的感同身受的遭遇,而悲愤万绝。什么狗屁老师,三毛好可怜,好在,我也幸运的从初中的校门里顺利的活着出来了。为学生愁白头的只知道应试教育的老师们,你们为什么无情的剥夺了少年们的阳光的心理,飞翔的翅膀,应试教育代表不了什么,素质教育才是关键的。素质可以弥补文化,文化弥补不了素质。
书,弥补了我对知识的需要的欠缺,它不会犀利的批评我,更不会嫌弃我,与它成为朋友,我就会成为智慧的人。书告诉我,生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懂得生命的人总会贮藏这笔财富,不会随意挥霍。然而,多少年轻人打着“人不风流枉少年”和“年轻就是资本”的幌子,做着透支生命的事情。
抬头望着自己未满金钗之年的表演“黛玉葬花”的老照片,再一次的发酸。好想问林妹妹一句话:“你还会进贾府吗?”如果你事先知道贾府的人们个个心怀鬼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至于顷刻间“忽喇喇似大厦倾”,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你······你若知道自己的下场,就会在三岁时出家吧。
张爱玲,也曾为《红楼梦》而发出感慨:“人生恨事:(一)海棠无香;(二)鲥鱼多刺;(三)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四)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我更为张爱玲的“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拍手叫好。犀利的语言道尽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品味书香气息,品味千年历史。伴随着从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主义的变化,感觉自己顿时老了许多。我愿意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不怕牺牲的勇气,活出生命中所有的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