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杭州,自然会想起杭州的西湖和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有幸,在二零零七年的秋,去见识了值得向往的杭州。
去到杭州,怎能不到西湖?我自然也游了一趟西湖。因为时间比较长了,已经记不清去杭州的具体事宜,像是如何去的西湖,乘船时所遇的人和事之类的问题,早已忘却。如今只能按照我模糊的记忆来用文字描绘出那一次杭州之行。很多都忘了,想来如同梦境一般飘渺,但一直无法忘怀的是西湖之景和杭州的小吃了。
到杭州前夕,心情微妙,有一些兴奋,也有一些悲伤。这怕是那《白蛇传》的缘故。《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民间传说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千年白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了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这个故事在儿时的我看来,并没有什么牵扯到国家、民族之类的大道理,我之所以看这个故事,也是冲着那条可幻化人形的白蛇精来的。看完后,觉得有趣极了。什么神魔、妖鬼,是小孩子喜欢的。虽说见了蛇类或听老人讲鬼故事,都觉着骇人极了,但同时又是欣喜的。本来一直觉得白素贞和许仙定可白头偕老,看完结局后才知道,那白蛇被法海那和尚关在雷峰塔中。读到这儿,不禁气恼地骂那法海和尚一句“老秃驴!”。只觉得,法海真是铁石心肠。
后来年龄长了,再读《白蛇传》,虽说一直同情白蛇,但是也埋怨不得法海半句。法海也是没有错的。在叶童和赵雅芝演绎的《新白娘子传奇》中,明明白素贞有机会躲避法海,但在和小青走出一段距离后,因割舍不下许仙和她的儿子,又回到家,刚好被擒,儿时觉得那白素贞也是有些迂的。她怎不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道理?后来细想,她还是逃不过的。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便可概括《白蛇传》中许、白的爱情,“果然,跨物种的恋爱是没有好结果的。”这句话虽包含戏谑、打趣之意,细细想来,也是无误的。
坐着火车来到杭州,把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忧伤、浪漫的气氛打得烟消雨散。我只得自我安慰一句,理想和现实毕竟有区别的,总不可能骑着一匹白马悠然自在地畅游山水,然后“偶然”游到杭州西湖,再在游湖时咏春悲秋、大赞祖国山水秀丽吧?想来也是可笑的。但是心理也是期许的,但也明了,是不可实现的。
为弥补我自己,我开始寻找杭州小吃。听说杭州小吃岁时节令,各有时鲜美味。如春节供应各式春卷、鲜肉汤团、什锦八宝饭,清明有艾青团子,端午上市细沙或鲜肉棕,中秋制作杭式、苏式、广式月饼,重阳吃粟糕,等等。春三月,多鱼虾鲜笋,虾爆鳝面、片儿川面、虾肉小笼应时尝新,夏日炎炎,供应薄荷糕,水晶糕、茯苓膏、肉骨头粥,三秋湖蟹肥,蟹肉小笼,蟹黄大包应市,腊月则为糯米麻糍、猪油玫瑰年糕。听着这些介绍,都让人食指大动。
尝了杭州的片儿川面,片儿川面是采用上好的东北面粉为原料做好的面点,这种面条经过鸡蛋拌和,恰到好处的轧面使面条具有韧性,久煮不糊。面汤用十余种调料配制,经过八个小时的慢火炖制,味道香醇稠厚。做熟的片儿川面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丝组成,鲜美可口。犹记得面条之韧性、面汤之鲜美和营养之丰富。具体滋味怎记得清?只知道当时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不知滋味,一下便吃得一干二净,未来得及再回味。想来味道也差不了的。杭州美食如此多,天下美食如此多,自然是品尝不完的,为免得吃得太多以致肠胃不适,也免得到时站在体重秤上心惊肉跳,还是浅尝即可,大可不必发下“尝遍天下之美食”的宏愿。
游西湖时,是秋日,是阴沉的雨天,见不到什么“水光潋滟晴光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游湖也颇有文人雅士的高雅情怀和生活方式。像我们这样的俗人,也只得效仿一二,哄自己开心罢了。坐上船,因漂在船边湖中的垃圾,愉快的心情大打折扣,有些郁闷,想到西湖也不过如此。游到湖中,朦胧可见岸边垂柳、湖边长堤和远处的雷峰塔。可以依稀分辨身影而不得见其真貌,细密的小雨,想在西湖上覆了一层雾白色的轻纱,倒有些想拂开轻纱,一览西湖可比西子的容貌。沉浸在宁静、飘渺的美丽中,如同见到一位身穿白衣,挽着绿纱的温婉佳人翩翩起舞,手中绿纱舞出潇洒的弧形。平凡中带有潇洒,潇洒中带有清丽,清丽中又有几分惊艳。真是词穷了。不知用什么词儿来描绘这烟雨湖景。或许,根本没有词能道明,没有笔能绘出,只有心才能体会。想来,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是不能够说出、写出和画出的。用什么鬼斧神工、巍峨秀丽、雄伟壮观之类的词儿描述大自然,实是委屈了如此美景。
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虽极不愿用他人的话做个结尾,但实在找不到其他妙语了。我倒是幸运,既去过杭州,亦去过苏州,但实在是记不清苏州之行了,在此便不能介绍苏州的美丽,真是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