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梁]木桥是我故园的别称,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七岁那年的正月,我随母亲到七八里外的姑妈家拜年,其实也是去看“大戏”。因为是年初的农闲时节,姑妈邀请了她的许多亲戚到场看戏。在那里我与多个表兄弟聚到了一起,可是我们的兴趣不在戏上。《四郎探母》、《女附马》,我们看不懂,我们玩鞭炮,捉迷藏,打纸板……一天下午,姑妈陪亲戚们看戏去了,我与众表兄弟在一处打纸板,我把姑表哥的纸板赢完了,但他不服输,强行抢纸板;我哪里肯做,于是我俩撕打起来。表哥撵我走,不许在他家看戏。我一肚子委曲,一时也找不到母亲,我便赌气往家跑。也不知跑了多久,身在何处;直到傍晚,我才发现自己是一只迷路的羔羊,找不着自己的的家了。我急的哭了,呼爹叫娘的直跺脚。一位好心大伯问:“你是哪里的?”我告诉他我是张家的。可他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们周边有好几个张家村”。这时一个老人向我走来,瘦削的脸,黑色的长帕巾裹着头,身腰上挂着一把长勾刀,肩上背着一支鸟铳,像童话故事里的智慧老人。他把我抱起,轻声地用我们的土话问我“是洲背张家,是上洞张家,还是[木梁]木桥张家……”我在家里常听老人讲[木梁]木桥的故事,我就脱口而出:“[木梁]木桥!”,我仿佛突然间找到了家。老人进屋拿了个煨蕃薯,驮着我,踏着皎洁的月光,送我回家了。我不知我是怎样回到家的,也不知父母是怎样地感激老人。过后父亲告诉我,他是“守山”的,经常往来于周边的村村寨寨。从此,[木梁]木桥和这位智慧老人的形像就成了我一生的精神依托。
今年暑假,我带着我八岁的女儿回到了[木梁]木桥张家。每天下午我们都去[木梁]木桥游泳,讲述[木梁]木桥有关的种种故事。她感慨我的童年纯真幸福,可以到处走;也更有疑惑:这明明是一座石拱桥,为什么又叫[木梁]木桥呢?这就有机会让她了解我家乡世代薪火相传的“[木梁]木桥”文化了。我告诉她,家乡的先祖们开始并不在此地居住,他们中的一人到这里来放牛,由于这里水草丰茂,牛不肯过河回家,他就在这里搭蓬开荒,收成一年好似一年。祖辈们也也陆陆续续搬到这边来,由于小河的阻隔,整个村的搬迁有些困难。也许是先祖们对美好生活追求,感动了仙人,不知什么时候,一棵古[木梁]木树横亘在小河上,方便他们的来来往往,当时人称它为[木梁]木桥。随着岁月风雨的侵蚀,[木梁]木桥已不能满足张家村发展的需要,明清时期,在[木梁]木桥的旧址上建了一座石拱桥。但[木梁]木桥这名字也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家乡的一个冠名词和别称了。
今天的这座石拱桥也疮痍满目了,石块间长满了青滕与灌木,她安详地横卧在这不知名的小河上,向张家村世世代代的村民讲述[木梁]木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