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又一次想出去走走。本打算徒步穿行,但考虑到时间和体力的因素,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虽然曾经开车穿行过秦岭山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进山中的感受,于是在闷闷的午后,整理好背包,我便开始了秦岭之行。
从宝鸡开车沿川陕公路爬上清姜坡一路南行。翠绿高耸入云的山峰,S形的公路,路畔潺潺溪流,溪水中大大小小的山石,就这样山水相伴,车如叶扁舟,绕着秦岭连绵不绝的山脉,在山间漂流着,或直上直下或盘旋婉转。弯弯绕绕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秦岭山口,这里是嘉陵江景区的门口,慕名前来的游客争先在石碑前拍照留影。再往前行,找到一处平坦的路边,停好车,背起装备,准备进山了!
远远地望去,周围连绵的秦岭山脉层层叠叠,一片绿色的山峰,如同折扇子平铺开来,彷佛一面面绿色的屏障。山间下浓上淡,如一幅悠远宁静的油画,层层叠叠,恐怕相机也是很难拍出这美妙的层次感。深深地吸一口气,哇!清凉湿润的空气立刻沿着身体,五脏六腑都彷佛一下子激活了能量,到处透着舒坦。炎热的夏天,竟有如此舒适的地方!
沿着一条石阶小路,我慢慢前行,各种形状的叶子漫山遍野,各种颜色的鲜花盛开,与挺拔的树木交相辉映。脚下淌过一条溪流,顺手洗了把脸,冰凉的感觉竟让我不由的打了个寒颤。藤蔓植物温柔地缠绕在高大的树木上,叶子油亮油亮。小路或许很久没有人走过了,路被斜着伸出的草木树枝几乎罩了起来,还挂着一些蛛丝,我折了根树枝,挥舞着开路前行。小路曲折但并不陡峻,满目的风景、清凉滋润的空气,令人目不暇接、神朗气清。
沿着小路,一直来到一处高地,四周是寂寂无人的幽静,满目碧绿,群山蜿蜒。洁白的云朵在蔚蓝了千年依然蔚蓝的天空中悠闲地飘荡,吹拂过唐诗宋词的清爽山风依然徐徐地吹来,透彻心肺,着短袖长裤的我已紧抱双臂,被吹得哆哆嗦嗦。秦岭山间气候异常、风云多变,据说从前打仗在此行军,士兵们不敢敲鼓吹号,否则疾风骤雨会顷刻而至,甚至有人高声叫喊都会“召”来风雨。我也想试试,大声喊叫着,却没雨来,声音回荡在山间,传出去好远好远……
“试登秦岭望秦川”。秦岭以它的壮阔和美丽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都曾在这里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和向往。李白在这“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的秦岭,曾写出《登太白山》的感慨:“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苏轼对山中奇特的“太白积雪六月天”赞叹:“岩崖已奇绝,冰雪竟雕皱”;因言获罪的韩愈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尽了英雄失落的悲壮和苍凉;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沿着秦岭山路踽踽西行,朝着他诗歌创作的巅峰而去……历代才子不惜笔墨,尽情地挥洒对秦岭的感悟。
站在秦岭,仰望这片多情的天空,深深地呼吸,再次任清凉滋润的空气顺着身体轻轻地穿行,如一道无形的清泉滋润着,伸展双臂,让这秦岭的天真地秀也渗入体内的每处。
脚下,是古人曾经走过的山路;远方,是先贤们曾经眺望过的写满了诗篇的山岭;眼前,仿佛晃动着他们登高赋诗的身影,而那飘忽的云雾、飞掠而过的鸟群、枝头摇曳的树叶仿佛也都在讲述着秦岭的厚重。
恍惚之间,自己仿佛站在历史中……
再往进走,却是没有了路,只能在树林间穿行,幸亏换了户外登山鞋,就这样,缺乏锻炼的我一会会便汗流浃背,终于找到一处空地坐下,喝水补充了些能量,静静的山间让人呼吸都如此清晰。手机也信号不好,时断时续。不敢再走了,怕迷路,就沿来时足迹出山。一路回味,韵味无穷!
秦岭,等着我,我还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