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兰珍是我的母亲,我是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培养成人的儿子。
今天,我和妹妹两人对母亲是思念都凝固于一方小小的檀木盒,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
庚子新岁母亲因重症肝炎离开了我们,一个正月她都在和病魔做顽强的斗争,我们也都在为挽救她的生命而忙碌。老人家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和悔恨。今天,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天地之间,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母亲如石
她的毅力似岩石刚强不屈。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母亲为了一双儿女,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她先后种植过水稻、小麦和蔬菜,做过建筑小工、上货工、玉石雕刻、冲床、玻璃雕花、社区保洁员。最忙碌的时候,母亲白天在村办厂做冲床,晚上做玉器,清晨、中午到菜地里劳作。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披星戴月没有一刻是悠闲的。
1985年前后,父亲掌握了一门制作大型中堂匾、玻璃雕花的技艺,母亲就承担了运输玻璃成品这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到新坝高高的联合大桥是必经之路,一个女子拉着重重的一板车玻璃过桥就非同小可,如同过山一样。当时十多岁的我,每次都问母亲,你是如何过桥的,她说都是停下来请人帮忙推一下,多谢这些好心人。这时候,烈日下母亲拖车大汗淋漓的画面就浮现在我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她的心灵似玉石晶莹剔透,她的品格似钻石高尚无瑕。在她的身上集中了中华民族农村妇女所有优秀的品格——勤劳、节俭、善良,她是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媳,她是慈母兼严师,她是好邻居、好居民。每每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人和事,遇到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问题,母亲总是淡然处之,甚至以德报怨。
母亲50多岁时还瞒着我们来到社区报名参加保洁队伍,还要和几个邻居一起参加家政劳动。不久就在一次劳动中受轻伤,大火灼烧了她的头部,保洁工作一直坚持到2014年10月家中建房。
父亲三、四十岁就身患肺结核,体弱多病,六十岁到八十岁几乎每两、三个月就发眩晕症,都是母亲亲手照顾,求医问药,搀扶到医院输液。母亲就是父亲的左膀右臂。
母亲似兰
1968年母亲嫁到我们杨家一贫如洗,嫁衣还是父亲借钱做的。外祖父、外祖母坚决不同意,将上门求亲的父亲拒之门外,是舅舅、舅母看到年长母亲九岁的父亲诚实有才,在他们的坚持下才成就了这桩姻缘。
初到杨家时只有半间阁楼,母亲在杨家经历了五次建房:1972年建设了两间平房,1983年建设三间平房,1993年建设三层楼房,2002年购买商品房,2015年建设了如今的别墅。母亲就像一台永远不知道疲倦的机器,肩挑手提,挖土搬砖,甚至还会操持木匠斧锯、瓦匠瓦刀。我读初一时就称赞母亲是三头六臂。
母亲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却非常聪明,在市场卖菜,三斤六两乘以五角二分钱她会很快算出来给买菜的人听,客户心悦诚服。她身教胜于言教,记得在镇江师范扬中班读书时,我晚上来到她的车间,机器轰鸣作响,母亲就在昏暗的灯光下操作巨大的冲床,周边产生巨大的噪音,她掏出五元钱,关照我注意安全,我把钱放在心窝里。我和妹妹上学时成绩非常优异,都是班级前三名,人家都说我们是做老师的父亲辅导的,其实我们上学只要看到母亲劳累的样子,作为儿女只有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
后来,母亲将她一手带大的孙女送到国内两个985高校深造,她也先后来到这两所众人仰慕的象牙塔内参观游览,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树下、同济大学的图书馆前,老人家看了又看,流连忘返,那是她一生中最荣耀的事情。
珍藏到永远
去年母亲七十寿辰我满怀喜悦写下《上货的女汉子》发表在扬中报上,献给母亲七十寿辰;今天,我只能用蘸满悲伤的墨水写下这篇《挽歌》,将母爱珍藏在心中。
母亲从正月初八检查到去世仅仅二十六天。我永远记得母亲最后飙升的黄疸数值:100、106、180、250、380、400、406、430、550……您面对死亡的威胁就说了几句话:"第一,把父亲照顾好,把家里的生活过好;第二,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是癌症就不用治疗了;第三,我走后你们不用害怕。"
家中两株玉兰花,其中一棵在春节期间凋谢了。母亲出殡那天,网络上推送了石头演唱的歌曲《雨花石》,凌晨三点我将此发了朋友圈:母亲大人仙逝,今日出殡,她姓石,这是唱给她的歌。"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千年以后繁华落幕,我就在风雨之中为你守候……"凄厉的歌声响起,在空中久久回荡。凌晨五点为您送行,苍天也为您落泪,队伍刚刚准备出发,原来零星小雨突然变成大雨如注,大家措手不及只能用白色的台布披在身上,脚底下的布鞋全部湿透,增添一种悲壮……
妈妈,今天院中您手植的山茶花尽情绽放,鲜花红艳,心悲泪连。我想,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没有疾病,没有磨难,没有委屈,您才匆匆舍我们而去……
在母亲生病住院期间,我一遍遍抚摸你那长满老茧的双手、饱经风霜的脸庞,一次次理顺你那一根根银发。如果时光倒流,多想再回到40多年前,您拉着我的手,肩背着妹妹,一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这么多天来,我总觉得您还没有走,您还在医院和病魔抗争还会回来;您还在林荫道漫步,还在花园里和大家一起做操锻炼——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