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小故事课件素材
作为老师,想要在课上讲得更加生动明了,就要学会用一些名人励志小故事来作为课件素材,那么名人励志小故事课件素材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小故事课件素材:熊顿——活着,即使没有明天
作者:温言
几年前,我还在泡天涯论坛的时候,有一个叫“滚蛋吧肿瘤君,记录与肿瘤抗争的病院日子”的帖子每天都在首页飘红。那时候各种生活体验帖大热,出于好奇,点了进去。
熊顿从发病五个月的时候开帖。她说自己开帖的原因是“对画漫画的人来说,任何际遇都可以成为付诸笔尖的素材”,而她希望用自己的这段经历带给大家勇气和希望。
在网上追肿瘤君帖子的日子里,每天的标准动作都是刷新、催更、祝福……周而复始。尽管知道熊顿每天都被困在医院里,身边充斥着化疗、吃药、测体温、白细胞增减这些词,可她让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幅幅忍俊不禁的漫画:
艰难困苦中插科打诨的朋友之情,相互扶持、故作坚强的父女之情,仿佛一夜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母女之情。
熊顿极少在画里描绘痛苦,却让我们这一刻被逗得哈哈大笑,下一刻又热泪盈眶。
慢慢地,最初那个帖子,也变成了一条汇聚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命运的人群的河流——我们不仅在里面看熊顿,也看各形各色的人生遭遇,还看我们自己。
熊顿让每个人都觉得周身充满了力量和勇气,也让每个人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自己不是她,而我们的烦恼在死神面前不堪一提。
而这些给了我们一种错觉:熊顿成功了,战胜肿瘤,将是不日可待的事情。
不过一切就停滞在她直播了妈妈嘱咐好朋友多穿衣服的一条微博里。
其实在发出最后一条微博时,熊顿已经呼吸困难,无法躺卧。而她说“要写两句,否则大家该担心了”。
就像所有那些曾触动过我们的作品中,最让人放不下的结尾就是这样起起落落后的戛然而止。
在死亡面前,没有人不为咬紧牙关、全力以赴的战斗而动容。而很多时候,都让人觉得这个姑娘有些不可思议:
一些生活琐事和小变故往往就能轻易地让我们崩溃绝望,而熊顿那么年轻,怎么就能在面对绝症之时,那么勇敢达观、坚忍不拔?
后来无意中看到TED上的一段演讲,解开了这些疑惑。演讲者是个游走于生死界限的医院牧师,后来自己也成为癌症患者,开始了漫长的战役。
她说:“你们不了解,对于长期受苦的人而言,最害怕的不是受苦,而是我们所承受的苦难毫无价值。”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对熊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或许人在陷身绝境、无计可施时,唯一能让她感到有价值的,就只剩以光荣的方式承受痛苦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她的苦难已不仅仅是她所背负的苦难——她用言传身教让那些通过网络、书、电视节目认识她的人,瞬间领悟了原本实实在在的幸福。
熊顿离开后,她的作品还被改编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个角落流传,不得不说,对于还留存世间的父母也是一种安慰。这位独生女正是用这种绵延不绝的方式,慰藉并反哺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当有其深意。
人们接受命运及所有苦难时,他所选择生活道路的方式,使他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向生活增添更深刻的意义。
如果说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命运赋予的使命,那么熊顿的使命,或许就是让我们在笑和泪中看到生命的顽强、无力和伟大。
如果说一颗星背负着命运,那么它将在熄灭前用爆发式的闪耀,刺穿人间仰望的渺小心灵,令他们重聆生命的拳拳之音。
这一刻,许多的痛苦,虽败犹荣。
熊顿,我并不认识她。
可很多时候,我觉得她就像住在我心里的一个朋友。
我俩已经认识好久了。
名人励志小故事课件素材:把设计电影海报做到千万级
作者:冯超
很多人去电影院看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智取威虎山》。但你在决定买票前,它们的海报是否让你产生了消费欲望?
为这两部电影设计海报的是一家名叫新艺联的公司。在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王大宁看来,烂海报无疑会影响票房,但好海报与高票房之间没有多少关联,最终要看片子的质量。
他有意淡化海报的宣传作用,实际上是一种自谦。电影公司相信,宣传海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对电影品质的第一印象和初步判断。他们还认为,好海报方寸之间便能精准展现电影主题,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并让其掏钱买票。
当然,电影公司的这些想法也使得王大宁的生意越做越大——
它和远山、竹也、追踪者三家公司一起包揽了华语电影的大部分海报制作。他们制作的海报,每张的均价为5万元人民币。
王大宁留着一条细长的辫子,穿着印有“ET”外星人形象的T恤,看起来像桀骜不驯的艺术家。
其实王大宁在20xx年成立公司时,还没做海报。当时,他主要给电影做官网,这种宣传形式在电影圈很流行。但他发现,“很努力做的东西,实际得到的浏览量、传播范围和付出不符,还不如现在的微博发图”。
网站的朋友们找到王大宁,问他网站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去做海报?他说当然想做了。真正将王大宁领进门的是华谊营销负责人吴佳玲。20xx年,华谊制作并推出了电影《风声》。据王大宁回忆,在上映前的紧要关头,制片方对海报并不满意,而吴佳玲则找到他帮忙。王大宁认为海报信息又多又乱,观众看了会晕。“其实就是做减法,海报要传达卖点和看点。”第二年,吴佳玲又请王大宁为华谊出品、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做海报。
王大宁大学主修多媒体,专门研究声光电效果和视频制作,这都为他的设计提供了经验。
当然,创意的实现,还要吃透客户拍摄的电影内容。对于画质要求很高的海报,王大宁要花费两个月去做。
他认为发行方的想法“俗”,但他也有调和矛盾的方式——大脸、大场面可以展现,但一定要做差异化的方式。去年冬天,《一步之遥》《太平轮》等贺岁片在主海报的设计上都放上了主演阵容。但王大宁在帮助《智取威虎山》设计主海报时不这么干。他们做了一款“打虎上山”的主海报:主演张涵予骑着一匹扬起前蹄的战马,并拿着一把手枪跟一只大老虎对峙。
部分人觉得放上演员阵容好,但导演徐克力挺这款海报。“打虎上山,对于普通民众、现代京戏来讲,都是深入民心,这就是意义所在。”王大宁说,这是该款海报广受夸赞的原因所在。
王大宁觉得,这个行业最大的短板是设计人才的缺失。随着上门要求的客户越来越多,他甚至推掉了部分客户。
王大宁还想拥有更多。实际上,新艺联不仅为《智取威虎山》做了海报,还为影片中的杨子荣和座山雕制作了人偶,其单件的售价为960元。在王大宁看来,很多国产电影在周边产品的开发上还只是一种宣传手段,并没有形成独立商品。但这又是一个令人眼馋的生意,在美国,周边衍生品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周边产品累计收入超过了270亿美元。目前,该业务刚起步,还在烧钱阶段。“我们笨鸟先飞,先学着做。”王大宁说。
名人励志小故事课件素材:我用20xx年改变命运
作者:汤唯
我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一位画家,母亲在我出生之前是一名越剧演员,之后也转入绘画学习。小时候,我们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来安排,因此顺理成章,父母安排了我走画画这条路。
但其实,我从小就有个愿望,就是会说很多种语言,方言、外语都行,所以每回看见那些在多种语言间很骄傲地自由转换的人就羡慕得不得了,总会偷偷地多欣赏一会儿。
我喜欢语言,掌握它,和当地人聊天时,语言上的亲切感能让某些隔阂瞬间消失,能帮助你快速融入对方的文化,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后来,记得是高中二年级,我在杭州报纸中缝里看到美国交换生的申请消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于是我想也没想,第二天立刻按要求把申请材料,包括照片啊、老师和学校介绍信啊等,都准备好了。
可是……在父母这最后一关卡住了,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让我去,而我那时候也就是个高中生,别无选择,好吧,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心中被演练了千百遍的画面,暂时冷藏起来了。
那年,我15岁。
人生就像一个圆,常会走着走着,就遇到了陌生又熟悉的机会。
在我拍完第一部电影,而合适的第二部又尚未出现时,有了个空当。突然我发现,咦,机会来了,超级兴奋。公司当时提议去纽约,但我想去瑞典学戏剧,因为我喜爱的两位大师斯特林堡和英格玛·伯格曼都从那里来。但是,我不会说瑞典语,英语也仅限皮毛。好,那就先从英语国家开始,我决定去那个有海德公园的伦敦。
之后就是不停在追问公司,我何时可以走?可以走多久?去哪间学校?什么专业?要带些什么?住在哪里?那段时间我兴奋得就像个明天要去远足的小学生。
最后,在公司和李安导演的帮助下,我去了伦敦数一数二的戏剧学校LAMDA(LondonAcademyofMusicandDramaticArt,伦敦音乐戏剧艺术学院),虽然只是念了两个summercourses,但小时候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就是在国外学语言。
那年,我27岁。也就是说,20xx年后,我实现了15岁的少女汤唯的梦想。
包括后来因为电影工作需要,我有机会在香港学习广东话,也是一样。
我时常觉得生命很神奇,有很多事想做而未能成,一度失望至极,你以为生命中的那扇门已经关闭,你以为自己也已经放弃,可当日子过去,你只要踏踏实实走你该走的每一步,积极地去面对生活,有一天,你冷不丁就会发现另一扇门不晓得何时已经悄悄地为你打开了。对我而言,伦敦的学习生活,就是我生命中的一扇门。
我喜欢语言,掌握它,你就可以去探索这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我选择了莎士比亚。
那会儿整所学校我怀疑就只有我一个亚洲人,这正合适。在伦敦的日子,我给自己设了条规矩,除了与国内联系非用不可,绝不说中文,珍惜时间,给自己一个最纯粹的语言环境,有效率地专注于感受这种语言的氛围。
但这真不是那么简单,一开头就给了我个下马威——第一堂表演课,全班同学光脚一圈围坐在排练厅黑色的橡胶地上,挨个儿一句句读《仲夏夜之梦》。
我永远忘不了,轮到我读的那句,几乎没有一个词是我认得的,大家都等着我,尴尬得呀,真想扒拉条地缝钻进去,最后还是身边的老师帮我念了,当时特想哭,要知道莎士比亚所用的英文是古英文,可我连基础英语还没掌握完全呢!
剧本读不下来这件事挺可怕,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怎么演啊!以前只演过中文的,这英文的使使劲儿我也能读,可这回好嘛,是我拿着剧本,那些词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们,就算查了字典也不知道整句在讲什么鬼东西,崩溃!
但话说回来,我还就不信了,怎么就不行呢?我冲去老师办公室,拿着手机对着老师说:“Couldyoupleasereadallthelinesforme?”老师也很好,全都读了。之后的两三个星期我就跟这录音谈起了恋爱,每天上下课,坐地铁一个小时,还有走路大概二十分钟的路程,那一个半小时,来,去,我永远都是在听着跟读,回到家里也是在听,做饭也听,睡觉也听。人多就小声咕哝着跟读,四下无人就扯着嗓子跟读,耳朵里永远塞着耳塞,永远在听。
暑期班时间很短,只有三四个星期。期末演出后,很意外地,我获得了两出将在伦敦上演的舞台剧女主角的邀请,其中一出是莎士比亚剧。但因为与《月满轩尼诗》撞期,最终只好忍痛割爱。这愿望至今还在冷藏柜中。
这是我学习英文的一个小例子。我想说的是,困难总是和我们如影随形,用不着害怕,怕也没用,反正它就在那儿,拐个弯儿就碰上了。其实遇到困难的时候,面对它,拥抱它。这时它就不再是个坎儿,只是一件事儿。对我而言,困难是一种营养,能强壮我的心智,帮助我成长,为将来做准备。
我是个喜欢一直往前跑着的人,总好奇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我没见过。跑着跑着自然会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状况(这应该是我天生好奇的性格决定的),遇到了,害怕没用、唉声叹气没用、逃也逃不掉。
这种情况,我喜欢把自己收拾利索了,准备好,迎上去,和它sayhi,理解它,与它交谈,握手,拥抱,它会离开,你也不用回望,继续往前走就是了,生命这么短,世界那么大,多的是你可学可看的。我坚信,再大的障碍除非你投降,不然谁也吃不了你。当一切时过境迁,便是你破茧化蝶的日子。不用管别人怎么想,听从内心的声音,自己做的决定,不管结果怎样,我不会后悔。
刚刚说到,语言是我人生中的一扇窗户。因为伦敦打下的那一点语言基础,令我有可能参与国外电影的拍摄,比如20xx年的深秋,在西雅图,我主演了韩国电影《晚秋》,意外收获了韩国电影同行的诸多认可与观众的支持。20xx年在国内上映时也得到了很多中国观众的喜爱,感恩。
当然,也因为这部电影结识了当时的金泰勇导演,更没想到,几年之后,他竟成了我的家人。泰勇,对我而言,亦师亦友,亦是兄长,也是爱人。其实小时候,我是觉得我肯定不会嫁给一个外国人,但是缘分就是那么随性,我也欣然接受。要知道能遇上那么有默契、互相那么懂得对方,而又能一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有多难,所以我绝不会错过。
回到最初我的感叹,生命很神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在前面等着你的是什么(You’llneverknowwhatlifehastooffer)。
对我而言:
遇到机会,当机立断,抓住它;
遇到困难,调整心态,拥抱它;
遇到缘分,变成傻子,珍惜它。
改写命运,就是点点滴滴的生活态度。最后用三句话结束我的分享:
Everysecond,youhavetheopportunitytomakethenextsecondgreaterthannow;
Change,isinallofus;
Ibelieve,youcanchangeyourdest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