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学时,我一直是一个瘦弱矮小的孩子。看着我的同学们都在一点一点的长高,可我始终没有一点变化,我的心中逐渐埋下了自卑的种子。每一天放学时,我的父亲总是看看我,再看看我身边的同学们,眼里满是担忧。这时,父亲总是伸出那双熟悉的大手,拿走我肩上的书包,背上,揉揉我的肩膀。随即转身,迎着夕阳,向家的方向走去,我便跟在父亲的身后,低着头默默的走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我已经升入了初中。虽然这几年我长高了不少,但始终还是跟不上其他同龄人成长的速度。我依旧是放学时人群里最矮小,瘦弱的那一个。而父亲和我在夕阳下的身影,始终没有变。
我们的学校挨着一个公园,许多附近的同学们都要穿过公园回家。我也亦然。这天放学后,我跟在父亲的身后,默默地欣赏着公园里的景色。这时,我看到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和他的儿子。男孩儿大概一岁左右,似乎刚刚学会走路,磕磕绊绊的在他的父亲周围走来走去。而这位年轻的父亲正靠在一棵树上吹着口琴,另一只手打着节拍。乐音悠扬,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这时,男孩儿咯咯的笑着想要去抓住那边草丛里飞舞着的蝴蝶;可是奈何他年纪太小,走了几步就摔倒在地。男孩儿艰难的坐了起来,撇着嘴,十分委屈的回过头看他的父亲,希望父亲能跑过来将他扶起;。可那位父亲在偷偷用余光瞄了一眼男孩儿之后,迅速收起了脸上流露出的担忧,又继续吹着口琴。男孩儿只好收起自己委屈的表情和将要流出来的眼泪,默默地从地上爬起来,扶着身边的树笨拙地拍了拍身上的尘灰。男孩儿又向草丛走去,用手小心的把蝴蝶捧起;又开心的笑着,跌跌撞撞跑回到父亲身边。那位父亲装作刚刚注意到男孩儿一样,捧起男孩儿手中的蝴蝶,摸了摸男孩儿的头,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这时,前方传来了父亲的呼唤,我这才意识到我出了神,赶忙追上已经走了很远的父亲。父亲看着我,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和我一起向前走去。
在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为何这位年轻的父亲要这样做。片刻之间,我明白了:那位年轻父亲在儿子摔倒后,选择不去搀扶,又何尝不是对儿子的一种“扶”呢?他是在教会自己的儿子,在面对困难时,不一味的寻求他人的帮助,学会自己搀扶自己啊!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把父亲背上的书包拿了下来。父亲身形一怔,转过身来,惊诧的看着我背上书包。我仰起头,挺直身体,用骄傲的语气对父亲说:“爸,我长大了,以后书包不用您背了,我自己能行!”说罢,我继续向前走去。而我没看到的是,父亲眼中的惊喜和欣慰。
在那天之后,每天放学时,我都会自己背着书包,和父亲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啊,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应一味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搀扶,我们更应该学会自己扶着自己,让自己能够独立的面对问题,这叫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