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全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扩展资料:《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参考内容来源:
《桂林山水甲天下》原文是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于是,我们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从桂林到阳朔去看风景。
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也见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一块完整无暇的翡翠。只有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的漪澜,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千山,也游览过山脉逶迤的燕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样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奇得让你比拟不尽,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秀得让你赞叹不已,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嶂,清秀绮丽;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我钻过几个无名小山的无名洞,也见过那种光怪陆离、色彩绚烂的洞。到了桂林,我眼界大开。这里山山有洞,无洞不奇。洞中,随处可见的石钟乳凝成千奇百怪的形状,深谷黑黝黝的瞧不见底,石径曲曲折折的走不到头。华光闪烁着,色彩变幻着,简直比童话世界里的仙洞还要神奇。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样的山环抱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水中间有变幻无穷的洞。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岸旁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让你感到,这是走进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来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原文是什么?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扩展资料:
《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读者;接下来分述漓江水是如何地“静、清、绿”,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险”,使漓江水、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最后整合桂林山水,山与水互相映衬、形成连绵画卷的美景跃然纸上,引起读者无回味与遐想。全文层次清晰,语句协调,多用对偶,写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文学赏析
《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中上佳之作。此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作者通过与其它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同时,此文的艺术特色还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层次清晰,语句协调。主要表现在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上所显示出来的语言的外在美,出现了不少排迭和对偶的句式,即整句。比如作品的第二段开头写着,“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然后用“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一转,对前面两个肯定的句式加以否定,从而突出了作者所要歌颂的漓江的水,即“桂林山水”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转入正题。
接着,第三段的开头也以同样的结构写着,“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然后又用“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一转,对前面两个肯定的句式加以否定,从而突出了作者所要歌颂的“桂林山水”的别一个组成部分即桂林的山,并且用了多个比喻加以歌颂。第二、三两个句段之间的结构也与之类似。
文章末尾一段,“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于此,山与水,水与山形成了回环;并在这回环的句子里,加上了“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的排迭渲染,更加点缀了桂林山水”的美所以,课文的结尾写着:“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就不但与作品首段“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遥相呼应,还有画龙点晴之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