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这句话: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这句话常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
我出生于农村,如今已步入中年人行列。每每回想起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所发生的几次改变,就会感慨不已。在孩童懵懂无知时代,父母给我的印象只有“严厉”两个字,为避免被父母责骂,只好在他们面前尽量争做一个乖孩子,从来不敢反驳。
長大后,背井离乡步入社会,刚开始时有种野马脱缰的轻松感,认为从此可以无拘无束了。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异乡生活,却常常令我思念起父母和家乡。于是,一有假期总会跑回家乡。然而。每次回去,父母亲就会向我灌输什么“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大道理,甚至唠叨我应该安心工作,不要做吊儿郎当之辈。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对父母的苦口婆心一点也听不进去,认为是老年人的唠叨通病,只有将委屈埋在心里。
在之后的两三年时间内,出于对父母不近人情的“报复”,节假期我很少回家乡,利用业余时间把精力放在自学和看书写作上。一直到我也为人之父后,慢慢地,我似乎才懂得了为人父母者的良苦用心,才为曾经“报复”父母的唠叨而没有回家探亲的无知之举感到惭愧。
反思之余,我终于深深懂得了父母是生命之源,没有父母,就没有子女的道理。所以,在父母古稀之年,尽管他们的言行处事与现代社会有所差异,但我们兄弟姐妹都能够给予包容和理解,尽量让他们在舒心的环境中生活。遗憾的是,十一年前,父亲还是在与病魔抗争了三年后离开了我们,母亲成为了我们唯一的牵挂,如今八十多岁的她,在子孙们的爱护孝道中安享晚年。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日常生活中,谈起亲情话题,很多人的脑海就会想到一个词:代沟。不可否认,父母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也许他们所处的年代,不同的经历和教养,养成了他们独具一格的个性,于是与子女相处时,无形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缺点,对子女有些过分的要求和做法,令子女感到委屈,甚至认为不公待遇。我想,父母与子女之间,一味求同不太现实,尽量做到求同存异避免不必要的分歧,才能享受到浓浓的亲情。
曾经有一篇《我们都会老去,父母的唠叨请多包容》的文章,看哭了很多有良心的人,摘录片断分享:孩子,当我老了,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我,现在需要你们照顾了,就如同在你们小的时候,我照顾你们那样,对我多一些耐心;当我老了,走路蹒跚行动不便,也想出去晒晒太阳,就如你小时候,我用小车推着你出去晒太阳一样,多一些耐心给我,少一些烦躁;虽然我老了,但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把我的棱角磨圆,我还会像教训小孩子那样待你,请原谅我,这都是我多年的习惯;当我老了,没有机会和你们唠叨,当我永远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你们不要为我哭泣,孝顺的儿女不会在我的灵前悲伤地哭泣,因为我在世时你们为我做了应该做的一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我走了,带走了你们的一片孝心。这样我会安息的,在天堂为我的儿女们祈祷……
父母是我们修行的最初对象,每一个人,都要从父母这里开始,学会包容与爱。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中,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做人,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试想,一个连父母也不能包容的人,哪来气量包容兄弟姐妹、伴侣、朋友和同事;一个连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又何以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