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站在圆明园的面前了。
这个不仅因为她的精妙绝伦、绝世无双的建筑与丰富无比的内涵,也因一段惨淡骇人的历史而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此刻,就默默地躺在我伫立的地方。我想,我该做点儿什么,抑或是说些什么,但,我已挪不动双足,也发不出声音,因为喉咙里像是哽着什么东西。我微微抬头,远处有一大片乌云正缓缓飘来,我的耳边响起了低声的哭泣。
这哭泣当真是呜呜然,如泣如诉,似在遭受着巨大的折磨。我快听不下去了,但我仍静静地立着,不甘因冷漠或恐惧而后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必须认真审视那段历史。
1860年10月18日,一个令后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那天硝烟弥漫,战火笼罩着圆明园。当守护园林的二十余位手执钢刀的忠勇太监们倒在血泊中时,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止强盗肆意蹂躏它了。雕栏玉砌,盘龙绕凤,侵略者切之、割之;金石古玩,价值不菲,侵略者争之、夺之;文化古籍,博大精深,侵略者抢之、烧之……最后,侵略者燃起一把冲天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火光灼灼,炙烤着中国人的尊严,烧焦了中国人的心血。眼看着一件件国宝流落异乡,一阵阵浓烟肆意弥漫,一个个外族侵略者扛着刀枪,摇着胜利的旗帜,欢呼着、狂笑着打砸抢烧,为非作歹,把这样一个“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的圆明园毁得体无完肤。圆明园哭了,它的哭泣是如此的无奈、无助。
但那时还有陪圆明园一起落泪的人除了愚昧无知地把一件件国宝偷运出园,贱价卖掉用来换钱的大清子民;除了软弱恐惧地张大嘴巴流露出茫然眼神的大清官员;除了恐惧麻木的大清皇帝,还有一些陪圆明园一起流泪的真正的华夏子孙。在无比苍白黯然的历史背景下,这帮正义之士的眼泪凝结为触目惊心的血红,每一滴都承载着149年苦痛的记忆,直至今日今时。
抚摸着业已坍圮的古罗马式的立柱,它仍带着被刻刀雕琢的记忆依旧华美;凝视着早就倾颓的断壁,这曾不止一次出现在关于圆明园的诗中的意象依旧宏伟;脸贴着承载着满目疮痍与荒凉的土地,这曾诞生奇迹的生命之基依旧深厚。圆明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昌盛和迂腐软弱。曾经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中烟消云散,它成为我们不能遗忘的屈辱。
但是今天,我却看到了这样一些游客,他们来到圆明园,或是嬉笑打闹,以悠哉的心情游玩观看,或是只顾以断壁残垣为背景,站在镜头前展露笑颜。
终于,一场瓢泼大雨淋湿了我的思绪。雨点沉重,无情地打在圆明园千疮百孔的身上,激起一阵烟尘,伴着圆明园痛苦的低吼。
我张开双臂,想把圆明园抱在怀中,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圆明园那颗饱经忧患的心。或者说,是圆明园把我抱在了怀里,触动了我那颗不曾麻木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