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恐”这一名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社恐”简而言之就是社交恐惧。从《光明日报》的网上调查了解到,越来越多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为什么越来越多青少年沦为“社恐患者”?我想这与他们的成长阶段密切相关。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异常敏感阶段,太过在意外界的看法,不能做到悦纳自己从而导致“社恐”。
然而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社恐”呢?
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悦纳自己。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足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社恐”表现为: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碰到别人不敢道歉,结账时不敢大声呼叫服务员……要是有心之人看出这些“社恐患者”的难处,在他们犹豫不决时,主动说出那句“好久不见”,在他们就支支吾吾时,善意说出那句“没关系”,在他们左顾右盼时,率先上前去询问服务。我想,你们的善举,会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情与关爱,你们的无私馈赠,会如羽毛般拂去他们心头的灰尘,让他们能够悦纳自己,然后逐渐走出“社恐”。
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完善自己。
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然而现实中很多家庭环境却并不那么和谐。很多父母总是不断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比较,非要把自己的孩子比得一无是处才罢休,他们却忘记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闪光点,我们也很优秀。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逐步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中,最终沦为“社恐患者”。如果父母不盲目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如果父母经常肯定我们的闪光点,如果父母言传身教:见到熟人打招呼,撞到别人低头道歉……在这种和谐的家庭环境下,青少年会不断完善自己,彻底撕下“社恐”标签,健康成长。
青少年要面对现实,欣赏优点,正视不足。
不要总拿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对比,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当下很多青少年认为网络社交可缓解社交恐惧,于是他们把大部分的社交需求交给虚拟网络,然而这种逃避现实的行径往往会适得其反,只会加剧现实中的“社恐”。王心仪在《感谢贫穷》中写道:“感谢贫穷,是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正是因为其能坦然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悦纳并完善自己,才得以考上北京大学而改变命运。因此,要克服“社恐”,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青少年自身足够自信、勇敢、乐观,才能收获抬头的勇气与低头的底气。
如今,“社恐”现象在青少年间盛行,这正说明了社会与家庭方面对青少年的关怀不够,因此急需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才能帮助青少年克服“社恐”,健康成长。同时青少年自己也要悦纳并完善自己,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社恐”现象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