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从小到大,他们对我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说,《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寓言成语故事》等一本本好书伴随我成长,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比较起来,我还是特别喜欢古诗词,篇幅不长,很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可有意思了!听爸爸妈妈说,古诗词有很多类型。有的是写美丽景色的,像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有的是借物言志的,像唐朝的王之涣那首《登鹳雀楼》写得多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一直鼓励我在学习上不断攀登呢。还有的是思念亲人的,读起来也很感人。特别是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就反反复复地诵读,阅读越感到亲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为什么对王维在重阳节写的这首诗情有独钟呢?巧得很呢,因为我的老家也在美丽的山东济宁,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弟弟妹妹他们就生活在王维说的“遍插茱萸”的地方,而我和爸爸妈妈却生活在杭州。每逢节假日,爸爸妈妈都要给老家的亲人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学习了这首诗之后,我也更加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爷爷奶奶了。小时候,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我,总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吃,带我下地认识各种庄稼,教我在院子里种菜,到河里打鱼捉虾,晚上看满天的星斗,让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直到上学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们,在杭州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但心中的那份思念之情,却愈来愈浓烈了。每年放暑假,我都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坐火车轰轰隆隆地回到故乡,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像一只小鸟一样扑到他们的怀里。这个时候,爷爷奶奶总是笑得合不拢嘴。有时能赶上他们的生日,我会给他们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小礼品,祝他们天天开心、长命百岁。
但是,我又必须和敬爱的爷爷奶奶分开,因为我在杭州读小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春节、中秋节还是重阳节,我都会像爸爸妈妈一样,给远方的爷爷奶奶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在运动会上得奖啦,语文竞赛获胜啦,期末评上“三好学生”啦。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他们笑声和鼓励声。
大家都夸奖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我想:这得益于我生长在浓郁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