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来微博上看的一个帖子,最后的一句话是:死乞白赖挣扎这么久,为什么要活的和别人不一样,后来想大概是要证明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谁也不知道那些待发掘的潜力到底在哪,到底是什么。其实想想谁和谁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谁不是低着头,各走各的路,互不相识,生疏淡漠。 一度喜欢那些略带嘲讽,明确揭露了人性阴暗面的文字,总比所谓的心灵鸡汤里那些笑里藏刀的丑恶和伪善要好。并不是不相信善良 ,而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踏实真诚,善于替别人考虑不再是美德而是成为了冷嘲热讽践踏蹂躏的绝佳素材时,倒不如把冷漠和发自内心的厌恶摆在明面上更容易接受。这或许也是我喜欢的作者都普遍小众的原因,找雨果的《笑面人》时一无所获的无奈,深夜看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看得精神抖擞,大概这些事我记得最清楚,剩下的大多都掩埋在时间这个大荒流的深处。
能被感动的瞬间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多是主要的原因。想得太多说的太少,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做的太多诚意太少。这样看来越来越冷漠疏离根本是人们自己的过失。真心实意本来就是鲜少的馈赠,在诸多次被曲解之后善意也越来越少,怎么说都是追本溯源到现代人病态的心理上,两看两相厌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在所难免。
“讨厌太多专栏女写手,她们只会歌颂被摧残的忍耐的女性,因而自己的生命和她们发出了共鸣。可你们只会写字,不被摧残和忍耐还能有什么美德可说。”这段话是我在微博上看见过的。犀利的笔峰和明显的讽刺很多人看了根本无所适从,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女性就是用来被牺牲和摧残的陪衬,而大多数女性也通常就是被摧残和牺牲的产物。就像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忽然被曝光了一样的难堪也是能理解的,不被认同也是可以想象的。可悲的是,事实真相就是如此,不管相信与否。它就这么张牙舞爪,闪闪发光的存在着。
就算这个世界不是你想像中的样子,也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偶尔犒劳那努力的自己。愿你可以走过长长的路,有充足的时间邂逅美好,若没人陪你颠沛流离,便以梦为马,随处而栖。